[实用新型]线束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6646.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薛佳;钱开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辰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车桂兰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内骨架、线束端子组件、以及外壳。内骨架包括:主体和桥接件。主体的前端设有接插部。接插部开设有活动通道。主体的尾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开设有与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桥接件覆盖在定位槽上。桥接件的一侧铰接在定位部的一侧,桥接件的另一侧卡接在定位部的另一侧。线束端子组件包括:五金端子和线束。五金端子穿设在活动通道中。线束放置在定位槽中,且线束卡接在定位部与桥接件之间。外壳包覆接插部、定位部、以及桥接件。上述线束连接器,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件行业中,经常需要使用线束连接器以实现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
目前,传统的线束连接器大多数都是采用卡接的组合方式,将线束端子组件穿入到绝缘的塑胶主体中。在线束端子组件与塑胶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产品的密封性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类传统的线束连接器难以满足密封性需求。有些厂家会选择将线束端子组件直接放入到注塑模具中进行塑胶主体的注塑成型,但是其需要考虑到注塑成型过程中对于线束端子组件的损伤的问题,生产工艺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线束连接器,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
内骨架;内骨架包括:主体和铰接在主体上的桥接件;主体的前端设有接插部;接插部开设有活动通道;主体的尾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开设有与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桥接件覆盖在定位槽上;桥接件的一侧铰接在定位部的一侧,桥接件的另一侧卡接在定位部的另一侧;
连接内骨架的线束端子组件;线束端子组件包括:五金端子和连接五金端子的线束;五金端子穿设在活动通道中;线束放置在定位槽中,且线束卡接在定位部与桥接件之间;以及
注塑成型在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外部的外壳;外壳包覆接插部、定位部、以及桥接件。
上述线束连接器,组装时,先将内骨架的桥接件翻转打开,将五金端子穿入到主体的接插部的活动通道中,并且通过定位部的定位槽进行定位。接着,将桥接件翻转复位并且与定位部卡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合。再接着,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内骨架的外部形成包覆结构的外壳,从而将主体、桥接件、以及线束三者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通过上述设计,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与桥接件为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结构;桥接件的一侧设有可弯折的铰接部。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的内骨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难度低。并且,桥接件可通过折弯的方式进行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桥接件与定位部的铰接活动范围为0至180°。通过翻转0至180°可以实现桥接件的打开和闭合,便于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和桥接件的外表面设有供外壳包覆的凹凸部。凹凸部用于加强外壳与主体、桥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桥接件朝向定位槽的一面设有限位槽;线束被咬合在定位槽与限位槽之间。限位槽与定位槽形成的咬合结构可以更好地固定线束,提高安装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和桥接件内开设有镂空槽。镂空槽可以减少内骨架的总体质量,节省用料,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辰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辰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6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