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1863.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5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汪润晖;李丹;郜莹莹;刘海洋;张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18 | 分类号: | B60J1/18;B60J1/20;H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风挡 加热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及汽车,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包括后风挡玻璃总成、加热丝以及后雨刮总成;后雨刮总成包括后雨刮,后雨刮可转动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加热丝呈波浪形结构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并位于后雨刮的刮面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后雨刮因为装配公差造成的解冻速度下降的问题,降低加热丝的装配成本,使得汽车后风挡玻璃总成在热车的同时对后雨刮进行解冻,提高解冻效率,提高汽车在恶劣天气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后风挡玻璃是重要的汽车功能件,汽车后风档玻璃上均匀分布多条线状“加热电阻丝”,主要作用就是给后风挡玻璃除霜,在汽车遇到雨、雪、雾天气时,驾驶员打开除霜/雾控制开关(驾驶室仪表台某位置)后,电阻丝通电加热,玻璃温度升高,附着在玻璃上的霜或雾受热融化,融化成水珠流下或成雾气状挥发,从而达到除霜、雾效果,让车主能够清晰辨别后方行车状况、倒车等安全操作。
现有汽车的后雨刮在低温地区,经常会被冻住,如果在后雨刮冻住时强行开启后雨刮刮刷功能,会造成后雨刮损坏,因此后风挡玻璃的除霜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对后雨刮的解冻速度,后雨刮由于Z向的装配公差以及自身初始位置的偏差,很难保证每台车后雨刮初始位置都在后风挡玻璃加热丝附近,且解冻速度不理想,顾客不得不为此要等待很长时间;同时,如果偏离后风挡玻璃加热丝,会造成后雨刮解冻速度下降,甚至造成误操作损坏后雨刮,影响顾客体验。
基于上述后风挡玻璃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汽车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加热丝偏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包括后风挡玻璃总成、加热丝以及后雨刮总成;后雨刮总成包括后雨刮,后雨刮可转动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加热丝呈波浪形结构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并位于后雨刮的刮面区域内。
进一步地,波浪形结构为正弦波曲线。
进一步地,正弦波曲线的全振幅高度a大于后雨刮的装配公差。
进一步地,加热丝呈水平方向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后雨刮的装配公差为Z向的装配公差。
进一步地,正弦波曲线的全振幅高度a为30mm。
进一步地,后雨刮的装配公差为15mm。
进一步地,正弦波曲线的波长距离b为52mm。
进一步地,加热丝的局部结构呈正弦波曲线设置于后风挡玻璃总成上。
进一步地,加热丝为电加热丝。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为上述所述的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后雨刮因为装配公差造成的解冻速度下降的问题,降低加热丝的装配成本,使得汽车后风挡玻璃总成在热车的同时对后雨刮进行解冻,提高解冻效率,提高汽车在恶劣天气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风挡加热丝布置结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1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安全带预紧端片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热释光剂量仪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