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震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1327.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2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宋韩;张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2D31/08;E03F3/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亢能;陈左 |
地址: | 650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震建筑,涉及隔震技术领域,能够解决隔震建筑渗水的问题。该隔震建筑包括隔震夹层、覆盖所述隔震夹层的隔震沟盖板、设置于所述隔震夹层中的隔震结构;所述隔震夹层的侧壁与隔震结构之间的区域包括隔震沟,所述隔震沟中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隔震建筑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通过排水沟的排水口连接,用于将排水沟中的水排至地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震建筑。
背景技术
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预测和有效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虽然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已经有很多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地震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隔震建筑就是其中一种工程技术,它能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地震发生时建筑发生重大破坏甚至倒塌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地震发生时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近年来运用越来越广泛。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必须设置隔震技术夹层和隔震沟,而隔震沟盖板与隔震沟之间为保证有相对滑动空间,只能采用柔性密封材料进行缝隙封堵,时间久了柔性密封材料不可避免出现老化开裂,加之建筑自身存在正常沉降变性,从而导致封堵材料失效出现缝隙,建筑物外部积水从缝隙渗漏进入隔震夹层。以往为了防止漏进隔震层的水继续向下部楼层渗透,采用的方式是在隔震层内满铺防水材料,不仅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投资大,而且该方法只能防止漏进去的水不再向下层空间渗漏,而无法有效防止水随处流淌聚集,更无法及时排出,加之隔震层为地下空间,没有良好通风,导致积水长时间无法散去,从而使得隔震层内湿度增大,增加金属构件锈蚀速度,潮湿污浊空气长期聚集还易滋生鼠蚁,降低环境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震建筑,能够解决传统隔震建筑漏水及排水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震建筑,包括隔震夹层、覆盖所述隔震夹层的隔震沟盖板、设置于所述隔震夹层中的隔震结构;所述隔震夹层的侧壁与隔震结构之间的区域包括隔震沟,所述隔震沟中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隔震建筑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通过排水沟的排水口连接,用于将排水沟中的水排出。
可选的,所述隔震夹层的一侧侧壁复用作所述排水沟的一侧侧壁。
可选的,所述排水沟的宽度范围为400-800mm;所述排水沟内侧沟壁高度范围为300-500mm,保证沟底排水找坡最高点处沟内深度不少于200mm。
可选的,所述排水沟的内侧铺设防水材料做防水处理。
可选的,所述排水沟内保证排水顺畅而设置的排水纵坡度不小于1%。
可选的,排水沟内设置的排水口间距小于等于20m。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管径大于等于DN50。可选的,所述隔震建筑还包括位于地下的集水坑,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引入所述集水坑中。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直接引入天然地基图层渗透排走。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材料为PVC管材或其他防锈蚀管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隔震建筑,包括隔震夹层、隔震沟盖板、隔震结构、排水管,隔震夹层包括隔震沟,隔震沟中设置有排水沟,排水管的进水口通过排水沟的排水口接连接入排水管,用于将排水沟中的水排出。通过在隔震沟中设置排水沟,利用排水沟接收从隔震沟盖板2渗漏进来的水,再利用排水管将排水沟中的积水排出。一方面,可以避免积水渗透到隔震建筑的多层楼层,或在隔震层内随意流淌聚集,影响建筑安全和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可以无需在隔震夹层1整层铺设防水材料,大幅节省建筑成本和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1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CNC槽检测治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