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尾插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30422.0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9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超;赵凤云;周鹏飞;王玉成;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32 | 分类号: | B63B1/32;B60F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插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插板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尾插板。包括尾插板本体、连接板以及弹性元件,尾插板本体设于船体底板上,尾插板本体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开口顶部设有转轴;连接板包括滑槽以及设于该滑槽‑轴向两侧的连接子板,滑槽‑套设于所述转轴上,连接子板与船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上还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制尾插板本体的转动角度;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尾插板本体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且该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尾插板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子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与水上阻力平衡,自适应调节尾插板的角度,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插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应尾插板。
背景技术
现有船体结构往往采用固定式尾插板,在低速时有助于船体快速起滑,高速时对船体产生阻力,不利于高速船的燃油性和动力性。现有公开专利多采用机械结构实现尾插板形状变化,结构复杂。同时,高速阶段,尾插板的功能主要体现为阻力,不利于船体的高速滑行。
中国专利CN202038432U公开了一种船用液压航态调整装置,其通过液压电机控制系统改变尾插板形状以适应水上不同工况。然而该液压航态调整装置机构复杂,由电器控制系统和液压执行机构等组成,重量大,同时,其插板结构无自适应能力。中国CN110588875A公开了一种带尾插板和水平翼的高性能复合快艇,其采用伸缩式尾插板实现对船体姿态的调整。然而,该高性能复合快艇结构复杂,通过专用的传动机构调节尾插板有效长度,其插板结构无自适应能力。更近一步的,在高速阶段,上述两种尾插板对船体产生负贡献,不利于船体高速行驶,一般期望尾插板的功能能有所降低,上述两种实用新型提供了伸缩式尾插板和变形的尾插板,所述尾插板的变化均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结构复杂,且无自适应能力。
基于上述缺陷和不足,本领域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尾插板,通过尾插板的挡水效应,改变船底或者两栖车车底的压力分布,从而大幅降低船或者两栖车起滑时的主机输出功率,使得起滑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得航行更加安全、自适应能力更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尾插板,其中结合尾插板自身的特征及其受力特点,相应设计了自适应尾插板,并对其关键组件如尾插板本体、连接板以及弹性元件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相应在船底或者两栖车起滑过程中,通过尾插板的挡水效应,可以改变船底或者两栖车底部的压力分布,尾插板前方区域将出现一个正压区,该正压区的存在可以给船或者两栖车提供一个艉部的垂向抬升力,抬升力对船或者两栖车的重心产生一个力矩,该力矩对改善船或者两栖车纵向姿态起到积极作用,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船或者两栖车起滑时的主机输出功率,使得起滑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得船或者两栖车的航行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尾插板,包括尾插板本体、连接板以及弹性元件,其中,
所述尾插板本体设于船体底板上,所述尾插板本体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开口顶部设有转轴;
所述连接板包括滑槽以及设于该滑槽-轴向两侧的连接子板,所述滑槽 -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子板与船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上还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远离所述弹性元件的一侧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制尾插板本体的转动角度;
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尾插板本体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且该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尾插板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子板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元件下端、弹性元件左端以及弹性元件右端,所述弹性元件下端固定设于所述尾插板本体上,所述弹性元件左端和弹性元件右端关于所述弹性元件下端对称布置,且所述弹性元件左端和弹性元件右端均固定设于所述连接子板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下端与所述弹性元件左端和弹性元件右端垂直布置,从而,所述弹性元件下端与所述弹性元件左端和弹性元件右端形成直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0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钛白粉生产漂白过程自动投加铝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阻燃的电线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