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石料输送轨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24629.7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洲;薛之军;曹威;张杰;李建宇;李继徽;李全民;尹赵家;张义;王夫华;巢启闰;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23/02 | 分类号: | E01B23/02;E01B23/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石料 输送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石料输送轨道,包括墩柱、钢板、轨枕、导轨。墩柱沿石料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钢板设置有多个,多个钢板沿墩柱顶部铺设,构成承载平面。轨枕设置于钢板构成的承载平面,且轨枕沿垂直于石料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轨设置于轨枕的顶部,导轨沿平行于石料输送方向连续设置多个。钢板、轨枕和导轨相互拆卸连接于墩柱顶部,共同构成输送轨道。本实用新型,通过钢板、轨枕与导轨相互可拆卸连接于墩柱顶部,共同构成输送轨道,提高了输送轨道对地形的适应性以及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料输送轨道,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石料输送轨道。
背景技术
轨道运输是以轨道作承托,以车辆作为运输容器的运送方式,由于其特点是运送量大,且运送速度较快,在运输领域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轨道运输被应用于开采石料、矿石等领域,由于地形复杂,因此对于轨道对地形的适应性要求较高,且传统的轨道在石料开采完毕后,轨道无法拆卸,造成轨道无法进行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石料输送轨道,石料输送轨道对地形的适应性和利用率都比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石料输送轨道,包括:墩柱、钢板、轨枕、导轨。墩柱沿石料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钢板设置有多个,多个钢板沿墩柱顶部铺设,构成承载平面。轨枕设置于钢板构成的承载平面,且轨枕沿垂直于石料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轨设置于轨枕的顶部,导轨沿平行于石料输送方向连续设置多个。钢板、轨枕和导轨相互拆卸连接于墩柱顶部,共同构成输送轨道。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根据地形的不同的特点,在地面上沿着石料输送方向设置墩柱,墩柱可设置多个防止钢板左右移位,墩柱设置完成后,根据地质采用粗碎、细碎等骨料加土拌生石灰制成地坪并适当夯实找平,并略高于墩柱顶端平面预留钢板下沉量,在墩柱顶部铺设钢板,钢板与墩柱可拆卸连接,钢板设置有多个。多个钢板构成承载平面,将多个轨枕设置于承载平面,且轨枕沿垂直于石料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多个钢板与多个轨枕之间可拆卸连接。最后将导轨设置于轨枕顶部,且导轨沿平行于石料的输送方向连续设置多个。钢板、轨枕和导轨相互拆卸连接于墩柱顶部从而共同构成输送轨道。本实用新型中,墩柱是根据地形的不同进行设计的,因此其对地形的适应性较高,且将钢板、轨枕和导轨设置为可相互拆卸的部件,使得输送轨道在完成工程时可进行拆卸回收重新利用,节约能源。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墩柱设为混凝土墩柱,导轨设有两列,墩柱沿两列导轨方向并行设置,以形成对导轨的竖向支撑。将墩柱设置为混凝土墩柱,能够增强墩柱的承载强度,防止钢板左右移位,以对导轨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和定位作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墩柱与所述钢板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分别与墩柱和钢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垫片的设置增加了钢板与墩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力,防止了钢板的松动,提高了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墩柱之间设置有承载部。承载部设置在钢板以下,填充有石粒,在最下层填充大石粒,大石粒上面填充小石粒,再混合夹带些生石灰拌土,当下雨时,生石灰雨水膨胀与承载部的填充物相互结合,形成更加牢固的整体,起到粘结剂的作用,使承载部更加牢固。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轨枕设有内腔,内腔填充加强介质,导轨和轨枕之间经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同时穿过导轨、轨枕后延伸至加强介质内部。加强介质的设置,增加了轨枕的强度,减少了成本。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轨枕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轨枕两端抵靠于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钢板连接。轨枕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限位件,能够加强对钢板的固定。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导轨的轨底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导轨的轨底两端抵靠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轨枕连接。导轨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二限位件,能够加强对导轨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24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DPE缠绕管承插式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互联网新媒体发布展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