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反向充电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17622.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5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孟洪;王维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11/00;H02H7/1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林宝惜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反向 充电 保护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反向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芯片U1、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芯片U1的脚2连接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芯正极P+,本实用新型在电池保护电路中增加硬件反向充电保护电路,当端口发生反向充电异常时,则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切断保护IC的供电电源,进而断开整个保护电路中的充放电回路进行保护,异常充电移除后能够自动恢复正常,电路结构简单,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它同时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反向充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现有不少产品的电源是由电池或电池组进行供电,有些电子产品的电池是同口充放电设计。在电池充电使用时,若出现充电器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相反的反向充电时,整个电路中回路电流会很大,有可能导致高温甚至燃烧,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应用本专利的保护电路,当电池输入端发生反向充电时,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切断电池回路,提供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以避免电池输入端反向充电时出现安全问题。
对于电池输入端反向充电的防护,行业内多是靠触发保护IC内的短路保护进行防护,但是触发短路保护仍需要一定的延时时间,无法在第一时间触发反向充电保护,并切断充电回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反向充电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反向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芯片U1、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芯片U1的脚2连接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芯正极P+,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S1和接地端,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芯片U1的脚3,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阻R2和电芯负极P-,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芯片U1的脚4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1为N沟道场效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2为N沟道场效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Q3为P沟道场效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1为滤波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1为电源限流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2为芯片U1负载检测端限流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S1为充放电电流采样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2和电容C3为抗干扰旁路电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R5486K系列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电池保护电路中增加硬件反向充电保护电路,当端口发生反向充电异常时,则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切断保护IC的供电电源,进而断开整个保护电路中的充放电回路进行保护,异常充电移除后能够自动恢复正常,电路结构简单,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它同时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17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轴承箱
- 下一篇:一种电缆通道反外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