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11537.5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炜;宋帅;丁冬梅;于名召;贺桂珍;史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C02F1/28;C02F3/0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钟骁 |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修复 渗透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包括箱体,箱体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相邻的箱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箱体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孔,箱体的内部填充有反应材料,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后侧的安装块,每个箱体的后侧设置有四个安装块,四个安装块呈矩形分布,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相邻的两个箱体之间对应的两个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一个圆柱,圆柱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圆板,且圆板的内侧与对应的安装块外侧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和卡紧机构,使操作者可根据水污染羽的形状,快速的将箱体拼装,保证紧密水污染羽紧密贴合,又能提高运输和安装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
背景技术
渗透反应墙,是指一种填充介质的被动式原位地下水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污染地下水的目的。按结构可分为连续墙式PRB和隔水漏斗-导水门式两类。连续墙式PRB即在污染地下水下游区域安装渗透墙,此种结构适于处理地下水污染羽较小的情况,墙体必须囊括整个羽状体的宽度和深度。
现有的反应墙多为拼装式的,但现有的拼装反应墙多采用焊接安装,焊接既浪费人力,现场受安装环境限制,预先安装容易导致反应墙整体不便运输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可快速安装的拼装反应墙来降低安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相邻的箱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箱体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箱体的内部填充有反应材料;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后侧的安装块,每个箱体的后侧设置有四个安装块,四个安装块呈矩形分布,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相邻的两个箱体之间对应的两个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一个圆柱,所述圆柱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圆板,且圆板的内侧与对应的安装块外侧接触,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卡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块内部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位于安装槽的后侧,所述伸缩槽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后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的后侧与伸缩槽的内壁后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弧形凸条和弧形槽,相邻的箱体对应的位置对应设置有匹配的弧形槽和弧形凸条。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箱门,且箱门的一侧通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面且位于弧形凸条和弧形槽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板。
优选的,所述伸缩槽的内腔且位于弹簧的上下两侧固定安装有滑杆,且弹簧板套设在两根滑杆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和卡紧机构,使操作者可根据水污染羽的形状,快速的将箱体拼装,保证紧密水污染羽紧密贴合,又能提高运输和安装的效率。
(2)、该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通过设置了弧形槽和弧形凸条,增加了箱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在墙面弯曲时,弧形面仍能起到密封作用,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反应墙的密闭性,防止污染水通过箱体间的缝隙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11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增材-减材特种制造机床
- 下一篇:一种多喷嘴阵列雾化降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