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8394.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6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才若庆;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5 | 分类号: | H02K11/25;H02K3/24;H02K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安型 防爆 电机 测温 元件 引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包括测温元件和线圈,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刻有安装槽的层间垫条内,该层间垫条嵌入上层线圈,测温元件引出线从低压区圈层间引出,通过线圈的通风槽到达铁芯外缘。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测温元件引出线和线圈端部产生电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机安装领域的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安全保护的要求,电机内部通常都都安装有测温元件用以监测电机内部温度。测温元件多数都安装在槽内线圈层间位置。其引出线通过线圈直线低阻部分然后到高阻部分,最后在线圈端部引出,并且在端部或者线圈高阻部分有绑扎固定。
但是,由于测温元件表面是低电位,和线圈端部表面高电位之间有很大的电压梯度,并且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在这些间隙的空气会被击穿而产生电晕,腐蚀线圈绝缘,缩短电机寿命。对于该类缺陷通常需要经过大量复杂的后期处理,材料及人工成本较高,并且不容易完全消除掉。
对于普通电机,其对消除电晕的要求不高,采用后期方法即可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增安型防爆电机,其试验要求符合GB3836.3施加电压为1.5UN分相试验不爆炸,该实验要求运行情况下不允许有电晕及放电产生,否则会发生爆炸风险,同时为了保证满足运行要求和生产安全,试验要求保证一定余度。这对消除电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它能够有效避免测温元件引出线和线圈端部产生电晕。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包括测温元件和线圈;
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刻有安装槽的层间垫条内,该层间垫条嵌入上层线圈,测温元件引出线从低压区线圈层间引出,通过线圈的通风槽到达铁芯外缘。
进一步的,全部所述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到达铁芯外缘后,向底部收拢,穿过压圈,汇集到一处向外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测温元件放在线圈层间,其引出线经过线圈低阻,不到高阻时就和线圈低阻分离、引出,在接近端部低阻没有结束之前穿过铁心通风槽引出,最后汇总在端部。这样避免了和高电位接触,不产生电晕。该种结构具有测温元件引出线从低阻引出,没有电晕产生;线路走向简单,好操作;免去了防电晕处理工作,省材料省工时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的侧向线圈层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的正向线圈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安型防爆电机测温元件引出结构,其功能为将测温元件1的引出线从线圈2处引出。
测温元件设置于刻有安装槽的层间垫条3内,该层间垫条3嵌入上层线圈,测温元件引出线4从低压区圈层间引出,从线圈层间引出后穿过通风槽5(齿压板槽)到达铁心外缘。对于一个电机,通常在其内部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个测温元件,全部测温元件的引出线以上述方法处理处理到达铁芯外缘表面。
全部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到达铁芯外缘后,向底部收拢,穿过压圈6。然后把铁芯圆周面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引出线沿着支架绑扎固定,最后汇集出线盒7附近。把剩余引出线盘绕成卷,临时绑扎一起,然后把引出线汇集到出线盒7处向外引出。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8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