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受电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5211.1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5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杰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毛伟碧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受电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受电壳,适用于电子产品,包括壳体及用于与外界的无线充电发射端进行电磁感应的感应线圈。所述壳体具有内表面及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感应线圈内嵌于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感应线圈还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分别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相隔一预设间距。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受电壳通过将感应线圈内嵌于壳体内,这样设计可以减少感应线圈与壳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从而缩小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间距,达到充电效果好的目的,还能缩小应用有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受电壳的电子产品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受电壳。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电子产品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平板电视、导航器、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均属于电子产品;为了使得电子产品的充电更方便快捷,避免硬性插拔充电带来不便和插拔磨损,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内部设有无线充电受电结构,用于与外界的无线充电发射端(例如但不限于此的无线充电座)进行配合,以实现对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的目的。
其中,在现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中,其包含前方的显示屏、中间的框体、后方的后壳及安装于后壳的内表面处的感应线圈,使得感应线圈与后壳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又由于后壳的外表面在充电时放置于无线充电发射端上,这样使得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端之间的距离较大而影响到充电效果,另一方面使得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厚度较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效果好的无线充电受电壳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效果好的无线充电受电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受电壳适用于电子产品,包括壳体及用于与外界的无线充电发射端进行电磁感应的感应线圈。所述壳体具有内表面及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感应线圈内嵌于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感应线圈还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分别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相隔一预设间距。
较佳地,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外表面的预设间距和/或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表面的预设间距为0.1至0.4毫米。
较佳地,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外表面的预设间距和/或所述感应线圈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表面的预设间距为0.1至0.2毫米。
较佳地,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包含彼此独立且呈层叠固定的内层结构和绝缘外层结构,所述感应线圈夹于所述内层结构和绝缘外层结构之间。
较佳地,所述内层结构为导电结构或绝缘结构。
较佳地,所述内层结构和绝缘外层结构各为玻璃板或环氧板。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受电壳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的后壳。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受电壳为笔记本电脑的底壳。
较佳地,所述感应线圈为在同一平面内做“回”字形排列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感应线圈的两末端各安装有外接触点,所述外接触点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穿置于所述内层结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杰,未经李卫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5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十字滑台的可变定位策略装配夹具
- 下一篇:一种铝制箱箱壳用铆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