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及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2886.0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4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恒;许国华;吴建新;黄晓东;顾昕;席焱海;余将明;唐国柯;叶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赵濬宇 |
地址: | 20170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脱落 旋转 融合 及其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其组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呈长方体状,内部具有容纳碎骨的空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倒刺板、相对设置的两个光滑板、顶板以及底板,底板上具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组件,包括:上述的椎间融合器;以及用于与椎间融合器配合使用的椎间融合器植入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可以防止椎间隙内植骨脱落,可旋转,并能提高植骨接触面积,提升椎间融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目前,脊柱手术的金标准为融合内固定手术。在完成脊柱神经减压的同时,对椎间隙进行融合,以达到长期脊柱稳定的效果。为了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目前多采用椎间隙处理后,置入植有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的椎间融合器来完成。因此一方面需要在椎间隙中植入减压下来的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另一方面需要在椎间融合器中植骨,促进椎间融合。
目前,常规的椎间融合器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融合器的植骨窗多为开放式结构,融合器内植骨依靠松散的压力填塞维持,造成在融合器被锤子敲击置入椎间隙的过程中,融合器内植骨碎颗粒容易脱落。融合器内植骨脱落一方面造成融合器内植骨量不足影响椎间融合效果,另一方碎骨块容易残留在脊髓和椎体后缘之间甚至神经根管内,造成术后疼痛。2、目前融合器多为上表面、下表面镂空进行两面植骨结构,左右表面多为闭合式平面结构。这样造成了融合器内植骨量及植骨接触面积受限,椎间隙融合仅仅依靠融合器上下面的闭合接触,造成融合器内营养受限,影响椎间融合效率。而椎间融合以融合器周围骨性融合为主,融合器内骨性融合为辅,融合器左右两侧的封闭式结构降低了融合器周围骨性融合的效率;3、椎间融合器与椎间隙接触表面光滑,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融合器移位等问题,影响手术效果及椎间融合效率;4、椎体融合器四个角一般为直角,椎间隙内旋转困难,容易造成终板骨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其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呈长方体状,内部具有容纳碎骨的空腔,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倒刺板,每块倒刺板上具有倒刺板夹持凹槽以及多个倒刺,每个倒刺板夹持凹槽内具有至少一个与空腔连通的倒刺面植骨孔,每个倒刺板夹持凹槽具有一个倒刺板夹持凹槽开口,倒刺板夹持凹槽开口位于同一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光滑板,每块光滑板上具有光滑板夹持凹槽,每个光滑板夹持凹槽内具有至少一个与空腔连通的光滑面植骨孔连通,每个光滑板夹持凹槽具有一个光滑板夹持凹槽开口,光滑板夹持凹槽开口与倒刺板夹持凹槽开口位于同一侧;顶板,形成在两块倒刺板之间且位于远离倒刺板夹持凹槽开口的一侧;以及底板,形成在两块倒刺板之间且与顶板相对设置,底板上具有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两块倒刺板与两块光滑板相交处至少设置有一对相对设置的连接面,连接面为弧形面或光滑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个倒刺形成倒刺板的外表面且位于倒刺面植骨孔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倒刺为直角形倒刺,且直角形倒刺的斜边朝向顶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顶板在背向空腔的方向形成有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植骨脱落、可旋转的椎间融合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凸起为光滑的弧形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征医院,未经上海长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2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钻床用模具夹具
- 下一篇:一种土壤异位淋洗智能撬装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