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干化粘滞区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02577.3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8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吕卢凯;汤乐萍;邵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C02F11/13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干化粘滞区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粘滞区测试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粘滞区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污泥干化机、导热油循环单元和水蒸气冷凝收集单元,在污泥干化机机壳的顶盖上设有空气入口和尾气出口;水蒸气冷凝收集单元包括冷凝器、真空泵和冷凝液收集容器,冷凝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污泥干化机的尾气出口相连,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真空泵相连,内部盘管与提供冷却介质的自来水管相连,冷凝器底部放置冷凝水收集容器。该装置能在线获取污泥干化过程中的污泥温度、污泥含水率和干化机功率,因此能够跟踪、反映温度变化对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影响,其计算结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实现污泥粘滞区区间的判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粘滞区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粘滞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污水的产生及其数量在不断的增长,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此外,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江河湖泊疏浚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很大危害作用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已经成为在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过程中非解决不可、刻不容缓的重大共性问题。
热干燥技术是常用的污泥干燥技术,其中尤以间接传热干燥技术居多。污泥的粘性是一种污泥粘结或者黏附的现象,粘滞区是物料干化过程中污泥含水率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采用“含水率-温度”曲线来表示粘滞区。当污泥在间接传热干燥机中干燥时,含水率较高的污泥将呈现流体状态,随着污泥被干燥,含水率降低,污泥干燥将进入粘滞区(65%-30%左右),污泥的粘性和塑性将会随之上升,并在50%-60%含水率时达到最大粘性和塑性,此时大部分污泥将结成硬块并粘附在干燥机传热表面上,且难以破碎、清理,从而阻碍污泥干燥表面更新和污泥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进而造成污泥干燥速率下降,能耗升高。
现有的对于污泥干化过程粘滞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搅拌法、平板粘附法、平板剪切法。其中,搅拌法是基于Krudra设计的一套可以测量物料随温度变化和搅拌扭矩相应变化的干化装置;平板黏附法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将污泥置于不锈钢板上以一定热功率输出使污泥达到设定含水率,然后采用敲打的方法使污泥从不锈钢板上脱落,以污泥最终黏附于钢板上的质量衡量污泥的粘性;平板剪切法研究了干化污泥与接触表面的粘附特性,该法类似于平板粘附法,区别在于采用剪切力的方法量化污泥的粘性。
但是,现有的主流粘滞区测试方法存在无法对污泥干化粘滞区间进行全面且连续的检测的技术缺陷,而且粘滞区区间的判定依据单一。从而导致对某种特定污泥的粘滞区间进行检测的时候,对粘滞区间判断依据存在不充分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测定污泥粘滞区,了解污泥在干化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情况,亟需一种能够准确测定污泥粘滞区区间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粘滞区测试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粘滞区测试装置,包括污泥干化机和导热油循环单元;前者包括机壳、空心桨叶和空心搅拌轴,空心搅拌轴的端部设有驱动装置,机壳的顶盖上设有空气入口和尾气出口;后者包括导热油箱和循环泵,并通过输油管道连接至空心搅拌轴;所述尾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水蒸气冷凝收集单元;
所述水蒸气冷凝收集单元包括冷凝器、真空泵和冷凝液收集容器;冷凝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污泥干化机的尾气出口相连,其内部盘管与提供冷却介质的自来水管相连;冷凝器底部放置冷凝水收集容器,容器口与冷凝器底部的排水口相对,冷凝水收集容器放置在电子天平上;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路与真空泵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污泥干化机内部和尾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热电偶,热电偶和电子天平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至电脑;驱动装置通过线缆接至电力监测仪,后者通过信号线连接至电脑。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空心搅拌轴为套筒结构,空心桨叶呈楔形,两者的内部空腔相通并充满导热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2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舞台用喷绘桁架
- 下一篇:一种肝素帽自动组装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