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CIE带宽分配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02305.3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0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韩力;刘咏;范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琳琳 |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cie 带宽 分配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宽分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CIE带宽分配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插槽单元,每组插槽单元具有两个插槽,每个插槽具有两个预设带宽的子插槽;至少一组插卡信号转换电路,与插槽单元对应设置,插卡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每组插槽单元的两个插槽的插卡信号分别转换为相应的电平信号;至少一组切换单元,切换单元与插槽单元对应设置,切换单元具有逻辑控制电路以及切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插卡信号转换电路连接,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切换电路连接,切换电路用于切换对应的两个子插槽的选通状态。利用插卡信号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以及切换电路实现各个插槽单元中子插槽的选通状态,实现了高可靠的PCIE带宽的分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宽分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CIE带宽分配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全尺寸GPU和半尺寸GPU,通常全尺寸GPU要求PCIE x16带宽,而半尺寸GPU一般PCIE x8带宽便能够满足要求。在GPU服务器有限的空间内要容纳更多的GPU,则插槽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导致全尺寸GPU会占用两个槽位的空间。其中,若每个槽位都使用固定x8带宽,则全尺寸GPU无法发挥全部性能,若使用固定x16带宽,则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了同时满足全尺寸GPU和半尺寸GPU的要求,GPU服务器一般仅将部分PCIE插槽配置为X16带宽,满足全尺寸GPU,而大部分PCIE插槽配置为X8带宽,以减小资源的浪费。但是,这种设计模式没有切换功能,全尺寸GPU只能插在固定位置,且全尺寸GPU挡住的PCIE插槽的资源无法被利用,造成一定程度浪费。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切换PCIE带宽的电路。具体地,基于插槽的使用情况,采用MCU实现PCIE带宽的自适应切换。但是这类装置都包含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使用MCU来自动切换PCIE带宽。此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带宽浪费,但是也引入了新的问题,即,MCU的需要软件来进行控制,同时也存在程序跑飞的情况,对服务器的可靠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IE带宽分配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PCIE带宽分配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IE带宽分配系统,包括:
至少一组插槽单元,每组所述插槽单元具有两个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具有两个预设带宽的子插槽;
至少一组插卡信号转换电路,与所述插槽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插卡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每组所述插槽单元的两个插槽的插卡信号分别转换为相应的电平信号;
至少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与所述插槽单元对应设置,所述切换单元具有逻辑控制电路以及切换电路,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插卡信号转换电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切换对应的两个所述子插槽的选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IE带宽分配系统,利用插卡信号转换电路将插卡信号转换为后续切换单元能够处理的电平信号,同时利用逻辑控制电路以及切换电路实现各个插槽单元中子插槽的选通状态,通过硬件电路的方式实现了PCIE带宽的分配,提高了该带宽分配系统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两个选择开关;其中,
第一选择开关的一端与所述插槽单元中第一插槽的第一子插槽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槽单元中第二插槽的第二子插槽连接;
第二选择开关的一端与所述插槽单元中第一插槽的第二子插槽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槽单元中第一插槽的第一子插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IE带宽分配系统,利用选择开关作为切换电路,简化了电路设置,可以减小该带宽分配系统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2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