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02297.2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8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丁帅;张红光;丁越;许永红;杨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驾驶 车顶 传感器 集成 装置 | ||
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包括无人驾驶车,所述无人驾驶车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设置有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卡块、螺纹杆一、螺纹杆二、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弹簧的配合使用,达到对传感器集成装置进行固定的作用,使得该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便于拆卸维护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便于拆装的设计,对传感器集成装置进行固定,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具体为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制成的传感器,因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传感器,它是将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功能的专用IC,模拟集成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某一物理量)、测量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适合远距离测量、控制,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
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颠簸路段或紧急刹车等状况,若不采取一些措施对传感器集成装置进行固定,传感器就会产生偏离,从而影响传感器的使用,也不利于传感器集成装置的长期使用,继而使传感器集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都会大大减短,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亟待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便于拆卸维护的优点,解决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颠簸路段或紧急刹车等状况,若不采取一些措施对传感器集成装置进行固定,传感器就会产生偏离,从而影响传感器的使用,也不利于传感器集成装置的长期使用,继而使传感器集成装置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都会大大减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人驾驶车顶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无人驾驶车,所述无人驾驶车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放置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套,两侧螺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所述螺套的表面开设有与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一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所述螺纹杆二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表面两侧的螺纹纹路均呈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二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侧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的右侧和支撑板二的左侧均设置为敞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2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施园艺作物测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观景庭院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