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99014.3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0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天;郜英俊;张欧娅;姚帅;郝玉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17/18;E21F17/00;F04B49/06;F04B5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井下 喷雾 降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蜂鸣报警器、粉尘浓度传感器、红外感应探头、主控箱、水管、水泵、单向阀、电动球阀、表面活性剂储液箱、流量计、磁化装置、降尘支管、雾化喷头。蜂鸣报警器、粉尘浓度传感器、红外感应探头依次布置在巷道壁上且与主控箱相连,水泵出水口依次连接单向阀、流量计及磁化装置,表面活性剂储液箱位于单向阀与流量计之间的水管上方,且通过电动球阀与水管相连,磁化装置出液口连接降尘支管,雾化喷头布置于巷道上方。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粉尘浓度大小合理判断所需水量,并自动控制水泵提供相应流量,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磁化装置进行磁化,由雾化喷头喷洒,既可节省水资源,又可提高雾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降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井下喷雾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在生产、储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矿行业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粉尘浓度也相应增加,不仅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当粉尘浓度过高时,还易导致粉尘爆炸引起事故。目前,在煤矿井下广泛采用喷雾降尘技术,但市面上出现的喷雾降尘系统一般采用定流量供水方式,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雾化程度不高,无法使煤尘得到迅速有效的湿润,造成除尘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2.喷雾系统一旦开启就无法改变供水量,在不同粉尘浓度环境下使用相同的喷雾流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包括蜂鸣报警器、粉尘浓度传感器、红外感应探头、主控箱、水管、水泵、单向阀、电动球阀、表面活性剂储液箱、流量计、磁化装置、降尘支管、雾化喷头。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在巷道壁上,蜂鸣报警器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上方,红外感应探头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下方,主控箱固定于上述三个装置左侧;水管平行布置于主控箱下方,水泵位于水管左侧,且出水管依次连接单向阀、流量计、磁化装置,表面活性剂储液箱位于单向阀与流量计之间的水管上方,且通过电动球阀与水管相连;磁化装置出液口连接降尘支管,雾化喷头布置于巷道上方并与降尘支管相连。该井下喷雾降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分为监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三部分,监测模块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红外感应探头、流量计;信号处理模块为主控箱的单片机,信号输出模块包括蜂鸣报警器、电动球阀和水泵。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还包括:磁化装置,用来磁化和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后的水,进液口连接水管,出液口连接降尘支管。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储液箱中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中磁化装置内部为“Z”字形磁化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中水泵为变流量水泵,主控箱通过控制水泵的转速调节降尘系统所用水量。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中雾化喷头为开式高压细水雾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适应的井下喷雾降尘系统,有益效果在于:可实时监测工作面粉尘浓度,可在粉尘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同时根据粉尘浓度的大小合理判断所需的水量,并自动控制变量水泵提供相应的流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溶液,并通过磁化装置进行磁化,使得水的表面张力大幅降低,提高雾化程度;开式高压细水雾喷头进一步节省水源、提高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模块示意图。
图中:蜂鸣报警器1、粉尘浓度传感器2、红外感应探头3、主控箱4、水管5、水泵6、单向阀7、电动球阀8、表面活性剂储液箱9、流量计10、磁化装置11、降尘支管12、雾化喷头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99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片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旋转的文化传播用展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