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81095.4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5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鲁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7C3/24 | 分类号: | B67C3/24;B67C3/26;B67C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修复 微生物 灌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相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外壳、防护盖、罐装管、传送带、清理刷和散热扇,所述外壳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合页,同时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同时第一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罐装管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一侧。该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通过设置有进料口、第一合页、防护盖、密封圈、第一固定螺栓、过滤网、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在使用时可以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土壤修复需要微生物菌剂来对其进行修复,微生物菌剂需要用机器来生产微生物菌剂。
但目前使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大多数机器在进行灌装使用时,无法对进料口对其进行密封,以防微生物菌剂向外溢出,使内部的微生物菌剂漏出,会导致浪费资源,同时以防微生物菌剂的气味漏出,可能会呛入人工鼻孔。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具备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密封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目前使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密封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包括外壳、防护盖、罐装管、传送带、清理刷和散热扇,所述外壳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合页,同时第一合页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同时第一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罐装管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一侧,且罐装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同时第二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一侧,且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同时防护栏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合页,所述清理刷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一侧,且清理刷的一侧设置第二固定螺栓,同时第二固定螺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散热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一侧,且散热扇的一侧设置有螺杆。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第一合页与进料口构成旋转结构,且进料口的尺寸大于防护盖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进料口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在密封圈的外壁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罐装管通过第二卡块与外壳卡合连接,且第二卡块在罐装管的外壁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栏、第二合页与传送带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合页以防护栏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清理刷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传送带螺纹连接,且第二固定螺栓以传送带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散热扇通过螺杆与外壳活动连接,且散热扇的尺寸小于外壳的尺寸。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菌剂灌装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鲁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鲁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1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构件安装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魔芋种植用移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