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80574.4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F25B21/02;G01K13/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通讯 备用 信号 增强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包括底座和增强器本体,所述增强器本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底座内腔的右端开设有制冷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喷头、螺纹管、制冷槽、半导体制冷器、温度感应器、吸气管、风机、安装槽、出气管、支架杆和通孔相互配合,解决了现在的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信号增强设备使用寿命变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增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
背景技术
信号增强设备的功能是增强信号,信号增强设备的种类很多,比如电视信号增强器,收音机信号增强器,手机信号增强器等,手机信号增强器主要用于解决手机信号盲区问题,但现在的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信号增强设备使用寿命变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在的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信号增强设备使用寿命变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包括底座和增强器本体,所述增强器本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底座内腔的右端开设有制冷槽,所述制冷槽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制冷槽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散热面贯穿制冷槽内腔的底部并延伸至底座底部的下端,所述底座的内腔且位于制冷槽的左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吸气口固定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与制冷槽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增强器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天线。
优选的,所述底座正面的左端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正面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冷槽内腔右侧的下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与防尘网的孔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和螺纹管,可以使得增强器本体与底座连接,利用半导体制冷器,可以吸热制冷,从而可以降低制冷槽内的温度,利用吸气管、风机和出气管,可以将制冷槽内的低温空气吸出,并送入喷头内,利用喷头,可以将低温空气喷出,从而可以降低增强器本体的温度,并将增强器本体周围的因散热产生的热气吹走,可以防止热气在增强器本体周围聚集,从而提高降温效果,利用温度感应器,可以检测制冷槽内的温度,并利用显示器将检测数据显示出来,从而方便人们观看,方便人们对制冷槽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解决了现在的电子通讯设备用信号增强设备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信号增强设备使用寿命变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05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