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于胎龄儿的体格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4608.2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8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航;杨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航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G01G19/5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于 胎龄儿 体格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于胎龄儿的体格测量装置,包括电子秤和身高测量床体,还包括减震组件Ⅰ、减震组件Ⅱ和遮挡组件,所述减震组件Ⅰ设置在电子秤和身高测量床体之间,其用于在对小于胎龄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对身高测量床体进行减震;所述遮挡组件用于在测量婴儿时将婴儿的双腿固定,其包括移动杆、移动板、水平移动单元和竖直移动单元,所述移动杆竖直设置且其顶部与移动板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组件Ⅰ和遮挡组件,在对婴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减震组件Ⅰ能在对婴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对已放置婴儿的身高测量床体进行减震,并在对婴儿进行身高测量时,遮挡组件能使婴儿的双腿保持伸直状态,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检查装置,具体涉及小于胎龄儿的体格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新生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其中包括早产小样儿、足月小样儿、过期小样儿,一般以足月小样儿多见。从该定义出发,可以认为小于胎龄儿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一、体重分布处于较低水平的正常胎儿,其围产期常无不良结果,其体重低多与母亲身高、体重、种族、产次和妊娠期不良嗜好有关;另一种则是则是病理因素导致的生长迟缓胎儿,是由于胎儿未达到遗传的全部生长潜能,即胎儿生长受限,其发生率为3%~7%。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身长和体重低于孕期应达到的身长及体重,出生后一部分患儿可能仍生长缓慢,即身高往往仍在第3百分位以下,很少超过第50百分位数,一般在出生后头12个月中追赶生长越差者,成年后身材矮小就越严重。对于小于胎龄儿的生长检测,父母需要定期带孩子去医院体检,监测生长指标,其指标包括体重和身高。此外,一次性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只能反映的是测量当时的年龄所达到的生长水平,而判断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便的有效方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孩子生长的速度。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时间点连续测量身高,人们就可以计算出身高的生长速度,通过这一指标,很容易判断某个孩子身高的增加是加速还是迟缓,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新生儿身高体重的检测,医院通常会用婴儿身高体重测量仪进行测量,即将婴儿放在测量仪的托盘上,读出婴儿的体重。接着,医生再将婴儿的腿拉直,用两块挡板分别移动至婴儿的头顶和脚底处,最后得出婴儿的身高。但使用此方式对婴儿进行体重测量时会因为婴儿不断晃动导致测量体重不准确。此外,婴儿在进行身高测量时,因其双腿会动所以医生会用手轻微拉住婴儿的双腿再进行移动两块挡板,这样便会导致医生操作不便,降低医生测量效率,且造成测量不准确的清楚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婴儿身高体重测量仪在对测量过程中,因婴儿晃动易造成婴儿身高体重测量不准确的情况的问题。提供了小于胎龄儿的体格测量装置,通过设置减震组件Ⅰ和遮挡组件,在对婴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减震组件Ⅰ能在对婴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对已放置婴儿的身高测量床体进行减震,并在对婴儿进行身高测量时,遮挡组件能使婴儿的双腿保持伸直状态,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小于胎龄儿的体格测量装置,包括电子秤和身高测量床体,还包括减震组件Ⅰ、减震组件Ⅱ和遮挡组件,所述减震组件Ⅰ设置在电子秤和身高测量床体之间,其用于在对小于胎龄儿进行体重测量时对身高测量床体进行减震;所述遮挡组件用于在测量婴儿时将婴儿的双腿固定,其包括移动杆、移动板、水平移动单元和竖直移动单元,所述移动杆竖直设置且其顶部与移动板垂直连接;所述减震组件Ⅱ包括连接块Ⅲ,所述连接块Ⅲ与身高测量床体的外侧壁连接,且其相对连接身高测量床体的外侧壁面的另一面开设有凹槽Ⅰ,所述凹槽Ⅰ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凹槽Ⅰ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减震单元Ⅲ;所述减震单元Ⅲ包括垂直设置在凹槽Ⅰ内侧壁上的圆管和垂直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圆柱块,所述圆柱块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位于圆管内,且其端头位置设有弹簧Ⅲ,所述弹簧Ⅲ相对连接圆柱块端的另一端与凹槽Ⅰ内侧壁连接,任意两个所述的减震单元Ⅲ之间均设有吸能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航,未经李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4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