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向式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53650.2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4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山;林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山芝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29/71;F21V31/00;F21V9/06;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杨艳霞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发光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侧向式发光二极管,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玻璃罩,且支撑架的内部固定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内部中间开设有腔槽,所述腔槽的内部安装有透镜,所述透镜的内部固定有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的两侧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发光芯片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块的配合,可将支撑架快速固定在电路板上,从而对支撑架进行限位,防止了支撑架发生活动,大大提高了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稳定性,通过吸热层和导热柱的配合,可将支撑架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外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侧向式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它在照明领域应用广泛,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和照明。
在专利号为CN200420077154.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侧向式发光二极管,该装置通过设置透镜和导光板等结构,可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重新导向,以提供绝佳的侧向光源,从而增加照明灯具的实用性,但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且定位不准确,导致连接不稳定,发光二极管易活动,影响性稳定,另外,散热效果差,且使用性能较为单一,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侧向式发光二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光二极管连接不稳定,且散热效果差,使用性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侧向式发光二极管,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玻璃罩,且支撑架的内部固定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内部中间开设有腔槽,所述腔槽的内部安装有透镜,所述透镜的内部固定有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的两侧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发光芯片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的外部,所述支撑架与电路板之间安装有吸热层,且电路板的内部靠近吸热层的下方贯穿有导热柱,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固定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玻璃罩的外侧安装有薄膜层,且玻璃罩的内侧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防紫外线膜,所述防紫外线膜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滤光膜,且防紫外线膜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滤光膜。
优选的,所述腔槽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弯折角,所述导光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折射角。
优选的,所述导热柱为空心圆柱状,且相邻两个导热柱的间隔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光膜和第二滤光膜呈对称设置,且第一滤光膜和第二滤光膜的厚度小于防紫外线膜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玻璃罩呈弧形,所述定位槽呈L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块的配合,可将支撑架快速固定在电路板上,从而对支撑架进行限位,防止了支撑架发生活动,大大提高了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稳定性,通过吸热层和导热柱的配合,可将支撑架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外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薄膜层可使玻璃罩的表面具有疏水防雾的效果,通过第一滤光膜和第二滤光膜的配合,可过滤光线中的蓝光,通过防紫外线膜可过滤紫外线,从而避免照射时对人眼造成伤害,大大提高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的使用性能,增强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山芝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山芝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3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脸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沉淀池出水堰清洗装置的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