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和空调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6987.0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齐兆乾;马强;滕兆龙;王飞;罗荣邦;李辉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5B41/40;F25B41/20;F25B13/00;F28F9/02;F24F1/0063;F24F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徐富杰 |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空调 | ||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气管、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第三换热通路、第四换热通路、第一旁通管路和第二旁通管路,其中,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第四换热通路与第三分流元件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采用本申请分流设计的换热器,不仅能够在制冷流向下,延长了高温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路路径的长度,使得冷媒能够充分换热实现“过冷”,同时也可以在制热流向下避免流路过长所导致的压损问题,从而能够同时保证换热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性能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产品机型多为分体结构,包括分设在室内的室内机和室外的室外机,其中,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由于是直接用于与对应侧环境进行热交换,因而是空调产品的关键设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为提高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制冷效率,部分换热器上会增设有过冷段,以利用过冷段延长高温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路路径的长度,从而达到充分换热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以室外换热器为例来说明,现有换热器通常采用分流管或者分流器进行分流设计,该种分流方式没有冷媒流向区分,在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虽然冷媒是经过同样的管路,但流向截然相反,在制冷运行时冷媒通过过冷段能够满足制冷运行需求,而在制热运行冷媒仍会经过过冷段,则会导致系统压损增大,使得空调系统整体换热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和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换热器分流设计无法区分制冷和制热流向所导致的压损增大、换热效率降低等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气管;第一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一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二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三换热通路,第一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四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连接;第一旁通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流元件和所述第三分流元件;第二旁通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元件和所述集气管;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一分流元件;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流向所述集气管;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四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的连通管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通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和第三换热通路的下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连接的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连接的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三换热通路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连接的第三换热支路;且,所述第四换热通路包括至少一条第四换热支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支路的换热管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和第三换热支路的换热管数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的连通管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通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6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