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转液液态硅胶自动打胶治具工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5035.7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6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康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永精诚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3/34 | 分类号: | B29C43/34;B29C3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蔡学中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转液 液态 硅胶 自动 打胶治具 工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转液液态硅胶自动打胶治具工装结构,包括进胶分流主体和若干个出胶棒,所述进胶分流主体内部设置有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分为主流通道和分流通道,所述进胶分流主体上设置有进胶口和若干个出胶孔,进胶口与主流通道连通,出胶孔与分流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出胶棒对应安装在出胶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由进胶孔进胶通过主流道再到分流道均匀分布四点出胶,且与自动化工装、供料管相连接实现自动化加胶投料,这样可减少人工,减少产品硫化不稳定性造成尺寸不良,增加产能,大大的提高产品良率,且此工艺适用于多穴的模压液态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转液液态硅胶自动打胶治具工装结构,属于点胶工艺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固转液液态硅胶点胶工艺都是靠人工单穴手动点胶,由于模具穴数都为多穴,手动点胶容易造成每穴的胶位分布不均匀,且模内的成型温度过高,致使首次打胶与末次打胶所承受的高温时间会不同,同时工人在操作中会存在安全隐患,最后硫化完的整模产品尺寸也会不均匀,产品不良率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固转液液态硅胶自动打胶治具工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固转液液态硅胶自动打胶治具工装结构,包括进胶分流主体和若干个出胶棒,所述进胶分流主体内部设置有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分为主流通道和分流通道,所述进胶分流主体上设置有进胶口和若干个出胶孔,进胶口与主流通道连通,出胶孔与分流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出胶棒对应安装在出胶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流通道两端分别延伸与进胶分流主体的两端内壁上,并通过若干个堵头与进胶分流主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分流通道与进胶分流主体之间亦安装有若干个堵头,堵头与进胶分流主体可拆卸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出胶棒为PVC材质空心圆棒,且出胶棒与出胶孔之间可拆卸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分流通道分为左右均等的两段,且每段均与主流通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胶口位于两段分流通道之间,且分流通道与主流通道的连接点等距设置在进胶口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由进胶孔进胶通过主流道再到分流道均匀分布四点出胶,且与自动化工装、供料管相连接实现自动化加胶投料,这样可减少人工,减少产品硫化不稳定性造成尺寸不良,增加产能,大大的提高产品良率,且此工艺适用于多穴的模压液态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进胶分流主体,2、出胶棒,3、进胶口,4、主流通道,5、分流通道,6、出胶孔,7、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永精诚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永精诚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5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