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CMO侧肢循环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1127.8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85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cmo 循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CMO侧肢循环管,包括转耳,所述转耳两端分别连接有直管、与人体配合的引流管,所述直管远离转耳一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外部管路与股动脉置管或股静脉置管连通,所述接头、直管、转耳、引流管依次连通且接头、直管、转耳、引流管的中心轴均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肌体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CMO侧肢循环管。
背景技术
世界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将ECMO相关并发症分为机体并发症及机械并发症,机体并发症包括肢体远端缺血、出血、感染等,机械并发症包括肺膜渗漏、管道血栓形成等。其中,肢体远端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包括且不限于肢体淤血、皮肤颜色深、皮肤可见张力性水泡、肢体肿胀出现早于动脉缺血等,肿胀严重时可能压迫股浅动脉,导致缺血坏死。研究表明,下肢缺血损伤可直接影响ECMO的疗效,甚至影响患者的整体预后。
为避免远端肢体发生严重缺血,申请号为201820990768.1、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8月6日的专利名称为“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如下技术: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通过该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连接ECMO动脉置管与股动脉的方法解决肢体缺血的问题。但是,该技术中的5F血管造影动脉鞘的管径偏小,而且5F血管造影动脉鞘与延长管之间成90°夹角,使用时血流受阻受限,存在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缺血、僵硬、皮肤发白等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肌体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ECMO侧肢循环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ECMO侧肢循环管,包括转耳,所述转耳两端分别连接有直管、与人体配合的引流管,所述直管远离转耳一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外部管路与股动脉置管或股静脉置管连通,所述接头、直管、转耳、引流管依次连通且接头、直管、转耳、引流管的中心轴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包括相连通的引流管管座与引流管管体,所述引流管通过引流管管座与转耳连接,所述引流管管体与人体配合一端为锥形且在该引流管管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直管上设有导管夹和标志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依次连通的接头、直管、转耳、引流管形成的同轴管路,并且引流管与股浅动脉连通,接头通过外部管路与股动脉置管或股静脉置管连通,从而使使股动脉或股静脉中血液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入股浅动脉,为远端肌体供血,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调整放置角度,进一步避免血流受阻受限,改善肌体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管管体的管壁上设置若干个侧孔,增加了血流量,防止血流量不足。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11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