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瓦楞夹芯板之间的连接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37713.5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8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恒吉净化彩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1F5/00 | 分类号: | B31F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金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楞 夹芯板 之间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瓦楞夹芯板之间的连接机构,属于瓦楞板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瓦楞板,所述的瓦楞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棱,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孔连接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对瓦楞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之间进行固定,完成了两组瓦楞板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固定件加快了瓦楞板之间的连接效率,提升了瓦楞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楞板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瓦楞夹芯板之间的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瓦楞纸目前在纸品外包装中应用很广,具有加工简单、质量轻便、强硬度较大、易于存储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外包装企业的欢迎,在市场上广泛用于对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盛装、仓储和运输,由瓦楞纸构成的瓦楞纸板,为了增加防震性能和耐冲压性能,瓦楞纸一般设置有多层,中间用芯纸隔开,多层瓦楞纸之间使用胶粘成形,但是瓦楞板之间的连接还存在着一定问题,还存在着瓦楞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还不够、瓦楞板之间的连接还不够方便快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瓦楞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还不够、瓦楞板之间的连接还不够方便快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瓦楞夹芯板之间的连接机构,包括瓦楞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固定件等结构,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瓦楞板,所述的瓦楞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棱,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孔连接有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柄,所述的固定柄的下端连接有扩张头,所述的固定柄的上端连接有端部,所述的固定柄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孔的数量有两组,所述的第一连接孔关于第一连接件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凸棱,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的第二连接孔的数量有两组,所述的第二连接孔关于第一连接件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凸棱卡接有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一卡槽连接有第二凸棱,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凸棱、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件卡接,所述的第一凸棱、第二卡槽呈间隙配合关系。
优选地,所述的瓦楞板的内部设置有内纸板,所述的内纸板下表面黏接有第一瓦楞,所述的第一瓦楞下表面连接有外纸板,所述的内纸板的上表面黏接有第二瓦楞,所述的第二瓦楞的上表面连接有防虫层。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穿透槽,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穿透槽,所述的瓦楞板的上端连接有防水层,所述的防水层通过第一穿透槽连接第一连接件,所述的防水层通过第二穿透槽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的固定件内部设置有加长固定柄。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凸棱、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件卡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凸棱、第一卡槽与第一连接件卡接,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对第一凸棱、第二凸棱进行固定,通过固定件对瓦楞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之间进行固定,完成了两组瓦楞板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固定件加快了瓦楞板之间的连接效率,提升了瓦楞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恒吉净化彩板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恒吉净化彩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37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