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30949.6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1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陆骏柔;曾居华;韩宇超;史文振;马春阳;邱正松;张建超;罗海昆;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压迫 止血 | ||
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装置、充气管路、固定带、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下方的压迫气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充气管路与压迫气囊连接,所述支撑板为圆弧形状,所述固定带由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组成,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在使用时能通过扣合结构锁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止血器贴合度不高、难以固定、与伤口粘连导致伤口二次破裂的问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经桡动脉行冠状造影手术的术后止血其基本功能为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桡动脉介入式手术后,或手术结束拔除动静脉留置针后,穿刺点闭合压迫止血的器具。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压迫止血方式为绷带、旋压式压迫器和气囊式压迫器,旋压式压迫器存在与穿刺点贴合度不高、难以固定的缺点,压迫止血器所用壳聚糖敷贴存在与伤口粘连,更换频率高、溶解性差的缺点,造成与伤口粘连导致伤口二次破裂,影响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治疗,不能满足患者舒适就医的需求,且现有止血器的支撑部件材质及结构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导致与穿刺点贴合度不高;现有固定带难以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包括充气装置、充气管路、固定带、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下方的压迫气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充气管路与压迫气囊连接,所述支撑板为圆弧形状,所述固定带由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组成,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在使用时能通过扣合结构锁紧。
所述扣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带一端的活动扣板、与活动扣板呈一定夹角连接的扣板手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带远离支撑板一侧的齿带,所述齿带与活动扣板能相互扣合。
还包括敷贴,所述敷贴粘贴在压迫气囊的下方。
敷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防粘连伤口接触层、渗液吸收层、防水阻菌层。
所述支撑板材质为硅胶。
所述充气装置包括设有内腔的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下方的指示气囊,所述阀体内腔依次装配接头、复位弹簧、导向杆、密封圈、阀芯,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下方外部,所述导向杆上部能穿过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在阀体内腔,阀芯与阀体通过倒扣结构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人体工学原理,支撑板采用圆弧形硅胶材质,提高了与患者穿刺部位的贴合舒适度,同时与扣合结构配合进行锁紧,显著地改善了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还使用由防粘连伤口接触层、渗液吸收层、防水阻菌的背衬等多层结构组成的泡沫敷贴,配合双向可调节齿带式固定带、充气阀、充气管路、气囊压迫,从而达到不与伤口床粘连、不会形成密封空间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吸收性能且省去了来回更换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可以根据使用人员的感受,实时进行加压或减压,进一步满足了临床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止血器贴合度不高、难以固定、与伤口粘连导致伤口二次破裂的问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合结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敷贴与气囊位置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30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空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调解式园林修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