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动发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24424.1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8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长诚中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3/103 | 分类号: | G06K13/1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袁方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自动 发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发卡装置,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所述卡片传送板的后部上方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形成储卡槽,所述传输通道槽设置于卡片传送板的前部上方,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之间形成卡片传输通道;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的前端连接有出卡口;所述卡片传送板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电机、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一被动辊和第四传送辊,其中,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位于储卡槽下方,第一被动辊和第四传送辊位于卡片传输通道下方;所述传输通道槽的上方安装有第三传送辊和第二被动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发卡装置,其结构简单而巧妙,通过较小的体积,精准实现了卡片的单张分离和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卡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发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卡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消费储值卡以及身份证件等;而为了便于智能卡的自助发放,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自动发卡装置。
然而,现有的发卡机中,一方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体积较为庞大,不利于产品的生产与运输;另一方面局部传动机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多张卡片粘连送出的情况,无法保证卡片的单张精准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发卡装置,其结构简单而巧妙,通过较小的体积,精准实现了卡片的单张分离和输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动发卡装置,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
所述卡片传送板的后部上方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形成储卡槽,所述传输通道槽设置于卡片传送板的前部上方,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之间形成卡片传输通道;卡片传送板和传输通道槽的前端形成出卡口;
所述卡片传送板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电机、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一被动辊和第四传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一被动辊和第四传送辊沿卡片传送板由后端到前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位于储卡槽下方,第一被动辊和第四传送辊位于卡片传输通道下方;所述传输通道槽的上方安装有第三传送辊和第二被动辊;
所述传输通道槽的底面和卡片传送板上开设有若干窗孔;所述第三传送辊和第二被动辊的表面从传输通道槽底面的窗孔处露出;所述第四传送辊和第一被动辊的表面从卡片传送板上的窗孔处露出;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辊轮侧面分别设有一段凸出的弧形齿面,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辊轮表面位置低于卡片传送板上的窗孔,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的弧形齿面从卡片传送板上的窗孔处露出;
所述第三传送辊和第一被动辊相对设置,第三传送辊和第一被动辊的表面间的最小间距略大于卡片;第四传送辊和第二被动辊相对设置,第四传送辊和第二被动辊的表面互相贴合;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左侧板或右侧板上,所述第一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第四传送辊和第一被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所述第二被动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传输通道槽中;
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与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辊、第三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通过同步带同步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辊上的弧形齿面的弧长等于或略小于第三传送辊的轴心到储卡槽的距离;所述第二传送辊上的弧形齿面的弧长等于或略大于第三传送辊的轴心和第二被动辊的轴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卡片传送板的前端具有一倾斜向下的斜坡,用于使卡片倾斜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长诚中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长诚中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4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