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19632.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6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杜嵩山;郑玲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继电器 mosfet 粘连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它包括PWM发生器、测量电阻、隔离变压器和矩阵测量开关组,所述PWM发生器的接地端通过测量电阻接地,其输出端与隔离变压器相连,其电源端与电源相连;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与矩阵测量开关组相连,矩阵测量开关组中任一组开关分别与待测继电器/MOSFET的两端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对电动汽车上所有的继电器粘连进行检测,尤其适用于复杂环境下快速判断继电器粘连状态,且检测操作简便、准确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通道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动,电动汽车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成为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兴行业。作为依靠电能运转的汽车,其电池系统(指电动汽车的电源)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高压主回路各继电器控制着电池系统的放电,该继电器的可靠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即电动汽车在继电器粘连状态下工作将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如果对继电器的粘连检测发生误报,电动汽车就会无法开动。因此,就需要采用一种可靠的检测装置及时检测出处于粘连状态的继电器,从而确保电动汽车正常运作。
现有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的方法,一般使用电压压差法,即:通过判断继电器/MOSFET前后两端的电压差来检测继电器/MOSFET是否正常。但是,由于其电压来源于动力电池本身的电压,参考负极为电池组负极,因此,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充电正继电器及总正继电器是否发生粘连,对于总负继电器和充电负继电器的粘连检测较为困难,无法准确检测出来。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56956.8,申请日为:2014年6月1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多路高压继电器输出粘连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该申请案公开的检测电路包括电池组和连接于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的多路高压继电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负载两端电压的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用于检测电池组两端总电压的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的多路高压继电器分别一一对应通过多路高压二极管进行隔离后连接于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另一端连接总负输出端,检测时将电池组的总电压和负载两端电压差与判断粘连的压差阈值进行对比,从而简单方便地检测各路高压继电器的粘连情况。该申请案的技术方案即是采用电压压差法对电路中的各继电器的粘连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使用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上述缺陷,即对于一些负极继电器的粘连检测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压压差法对电动汽车的继电器粘连进行检测时,对于负极继电器的检测较为困难,难以进行准确检测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通道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对电动汽车上所有的继电器粘连进行检测,检测操作简便、准确度较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通道继电器/MOSFET粘连检测装置,包括PWM发生器、测量电阻、隔离变压器和矩阵测量开关组,所述PWM发生器的接地端通过测量电阻接地,其输出端与隔离变压器相连,其电源端与电源相连;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与矩阵测量开关组相连,矩阵测量开关组中任一组开关分别与待测继电器/MOSFET的两端相连。
更进一步的,PWM发生器的1号端子、2号端子和3号端子均与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子相连,且PWM发生器的2号端子还与外置电源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PWM发生器包括两个接地端子,两个接地端子汇总后一方面设置电流检测点,另一方面与测量电阻一端相连,测量电阻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一个输出端子接地,其余输出端子均与D25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相连,且D25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串联电阻R59后再与矩阵测量开关组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9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材矫正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下料雕刻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