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18139.9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文;种晖;张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佳林医疗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9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泵后盖耐 疲劳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向部件、偏心轮传动部件以及壳体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操作箱体、四个导向棒、移动套筒以及连接杆,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生产技术领域,本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案采用的导向部件,是开放式的结构,可方便涂润滑脂,使连杆运动平滑,而且散热快,可减少零件的磨耗程度,本案采用的偏心轮传动部件,可以省掉齿轮转动组件,无减速机构,使传动效率更高,本案采用的是空心杯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泵后盖耐疲劳工序过程为(组装产品完成后,按抽检率抽出相应数量的成品,操作时将电机高速(12V,28600rpm)运行五分钟,最后抽检产品的电机会烧坏,测试的泵后盖也需要报废),目前的耐疲劳检测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浪费的电机累积数量较多,浪费较大;2、检测过程是在产品组装后进行,使组装样品过程失去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泵后盖耐疲劳工序存在的,浪费的电机累积数量较多,浪费较大;检测过程是在产品组装后进行,使组装样品过程失去意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向部件、偏心轮传动部件以及壳体部件;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操作箱体、四个导向棒、移动套筒以及连接杆;
所述操作箱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壁面处,四个所述导向棒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箱体内,所述移动套筒活动套装于四个所述导向棒上,所述连接杆端活动嵌装于所述操作箱体一侧壁面内且与所述移动套筒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传动部件包括:电机以及偏心轴;
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壁面处,所述偏心轴一端与所述电机驱动端连接且另一端活动嵌装于所述移动套筒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壳体支座、泵前盖、壳体压条以及若干固定螺栓;
所述壳体支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壁面处,所述泵前盖放置于所述壳体支座上,所述壳体压条放置于所述泵前盖上,若干所述固定螺栓均嵌装于所述壳体支座以及壳体压条内。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处设有固定电机的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电机采用无刷电机。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检测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此款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的导向部件,是开放式的结构,可方便涂润滑脂,使连接杆运动平滑,而且散热快,可减少零件的磨耗程度。
(2)此款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的偏心轮传动部件,可以省掉齿轮转动组件,无减速机构,使传动效率更高。
(3)此款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选用的是空心杯无刷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导向部件示意图。
图3为泵后盖耐疲劳检测系统偏心轮部件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操作箱体;3-导向棒;4-移动套筒;5-连接杆;6-电机;7-偏心轴;8-壳体支座;9-泵前盖;10-壳体压条; 11-固定螺栓;12-固定块;13-检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佳林医疗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佳林医疗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8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枯落物动态截留过程观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食品垃圾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