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16226.0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贤;孙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振贤 |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伍时礼 |
| 地址: | 477150 河南省周口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渗漏 屋面 保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边边侧设有第一边块,所述第一边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保温板本体远离第一边块的边侧上设有第二边块,所述第二边块的表面设有第一卡块,所述保温板本体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背离保温板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保温板本体背离第二卡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保温板本体位于第二卡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保温板本体靠近两边的边侧表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填充孔,保温板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填充孔;相邻的保温板本体卡合连接紧密,且相邻的保温板本体凹凸连接,避免相邻的保温板本体连接缝隙处发生渗漏情况,便于安装保温板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保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
背景技术
岩棉板又称岩棉保温装饰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岩棉板是一种新型的保温、隔燃、吸声材料,岩棉板是经过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岩棉板广泛应用在建筑外墙并起保温、隔燃、吸声作用。
现有的岩棉板铺设在建筑屋面时,存在相邻的保温岩棉板之间连接不够稳固,导致岩棉板之间缝隙处易发生渗漏的问题,且岩棉板铺设不够便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邻的保温岩棉板之间连接不够稳固,岩棉板之间缝隙处易发生渗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防渗漏屋面保温层结构,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边边侧设有第一边块,所述第一边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保温板本体远离第一边块的边侧上设有第二边块,所述第二边块的表面设有第一卡块,所述保温板本体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背离保温板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保温板本体背离第二卡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保温板本体位于第二卡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保温板本体靠近两边的边侧表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填充孔,所述保温板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填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块、第二边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均由岩棉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块和第二边块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边块、第二边块相对的表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块和第二边块的厚度为保温板本体厚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第二卡块的最长底边位于保温板本体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凸起为等腰梯形形状,所述凸起与凹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孔包括圆板孔与圆柱孔,所述圆板孔位于保温板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填充孔处于倾斜状态,所述第二填充孔与圆板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第一边块、第二边块、第一卡块、第一卡槽,相邻的保温板本体卡合连接紧密,且相邻的保温板本体凹凸连接,避免相邻的保温板本体连接缝隙处发生渗漏情况。
2.通过设置的第二卡块、凹槽、第二卡槽、凸起,相邻的保温板本体之间卡合连接,铺设便捷。
3.通过设置的第一填充孔、第二填充孔,第一填充孔和第二填充孔连通,保温板本体外表面刷有砂浆且砂浆灌入第一填充孔和第二填充孔,保温板本体粘接稳固,提高了保温板本体的粘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D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板本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振贤,未经孙振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6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光型卷帘门门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田间土壤采集监测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