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据中心供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15417.5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肖彪;刘智亮;潘艳艳;张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1/4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卢万腾;孙剑锋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中心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供能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散热装置,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其中,第一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入口,所述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出口,第一制冷装置降温后的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入口输送到第一散热设备中,吸收数据中心室内环境的热量,然后第二散热设备中的第二换热介质还会吸收数据中心的用电设备产生的热量,并通过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入口,输送至第一制冷装置,以使第二换热介质驱动第一制冷装置对第一换热介质降温。由此,既利用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又节省了用于驱动第一制冷装置的能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量传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是典型的高密度电子设备集成区,通常包括服务器、通讯、存储、空调等设备,其电能消耗也集中在服务器等信息设备上,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50%。这些设备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发热密度高达300-2000W/m2,这些热量需要及时耗散到环境中,否则大量热量聚集会降低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效率,严重危害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以空气为介质,空调为换热设备,带走数据中心的设备产热后,扩散到环境中的热量,然后再辅以冷冻水,将电子设备未能扩散到环境中的热量带走,最后将热量扩散到大气中,如此,在对数据中心进行散热时,一方面会浪费设备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供冷设备持续耗费能量来供应冷量,也就是冷冻水,这就会造成能量的双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一方面浪费设备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需要供冷设备持续耗费能量来供应冷量所导致的能量双重浪费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供能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供能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散热装置,所述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
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入口,所述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将降温后的第一换热介质输送到所述第一散热设备中,以使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吸收所述数据中心的室内环境的热量,为所述数据中心提供冷能;
所述第二散热设备中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用于吸收所述数据中心的用电设备产生的热量;
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用于所述第二散热设备将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输送到所述第一制冷装置中,以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驱动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对所述第一换热介质降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发电装置;
所述发电装置的供电端与所述数据中心的用电设备相连接,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设置有第三入口;
所述发电装置设置有热回收结构,所述热回收结构设置有第三换热介质,用于通过所述热回收结构回收所述发电装置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所述热回收结构设置有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三换热介质输送到所述第一制冷装置中,以使所述第三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共同驱动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对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行降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二制冷装置,所述第二制冷装置设置有第四入口、第四出口;
所述第四入口与所述第三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三入口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三换热介质先通过所述第四入口进入所述第二制冷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制冷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再通过所述第四出口进入所述第一制冷装置,以使所述第三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共同驱动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对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5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