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短背射天线的便携式天线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15391.4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9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陈兵;熊森;丁华;陆遥;张睿;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部驻重庆地区军事代表室 |
主分类号: | H01Q3/00 | 分类号: | H01Q3/00;H01Q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0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短背射 天线 便携式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短背射天线的便携式天线控制装置,属于遥测天线伺服控制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控制单元和伺服机构组成,其中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伺服机构包括方位伺服机构和俯仰伺服机构;所述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方位伺服机构和俯仰伺服机构通过机械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交互。本方案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便于调整,方便用户使用,有效缩短设备展开和撤收时间,适用于在野外快速布站、快速撤收。在上位机软件控制下,以一定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在方位俯仰轴上推动天线运转,保证天线精确跟踪目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遥测天线伺服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短背射天线的便携式天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遥测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是遥测地面跟踪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控制、程序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对天线的方位和俯仰姿态进行控制,确保遥测天线主瓣波束对飞行目标的实时对准,保证遥测信号的正确接收。目前,传统的遥测地面站主要以抛物面天线形式的车载遥测站为主,但是由于抛物面天线结构体积较大,故具有展开和撤收时间较长,布站人力消耗大,运输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针对野外快速作战、武器试验前遥测信号监测、近程导弹跟踪等应用场景,采用传统遥测车载站造成资源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野外快速作战、武器试验前遥测信号监测、近程导弹跟踪等应用场景,提供一种用于短背射天线的便携式天线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短背射天线的便携式天线控制装置,包括下基座、上基座、天线安装板、短背射天线;
所述下基座内设有方位伺服机构,所述上基座内设有俯仰伺服机构,所述上基座连接方位伺服机构,所述天线安装板连接俯仰伺服机构;
所述下基座内还设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及插座;
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方位伺服机构和俯仰伺服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与方位伺服机构、俯仰伺服机构电性连接,并通过RS422串口连接上位机。
进一步,所述短背射天线内设有天线辐射单元,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接收圆极化器、发射圆极化器、接收滤波器L、接收滤波器R、发射滤波器R、负载、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发射机功放;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分别与所述短背射天线连接,所述接收圆极化器、发射圆极化器均与所述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连接,所述接收圆极化器分别连接接收滤波器L、接收滤波器R,所述接收滤波器L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接收滤波器R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发射圆极化器分别连接发射滤波器R和负载,所述发射滤波器R连接发射机功放。
进一步,所述短背射天线包括一面设为主反射面的盘状天线底板,所述天线底板的另一面安置包括极化电桥、腔体滤波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构成的馈电网络;所述主反射面的中央通过轴向延伸的中柱固定与主反射面相对的副反射面,所述副反射面的面积小于主反射面,且与主反射面的间距为电磁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所述主反射面的周围固定环边;所述中柱固定位于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之间径向延伸的一对水平振子和一对垂向振子;所述一对水平振子和一对垂向振子分别耦合到所述极化电桥的0度和90度相位输入端口,所述极化电桥的左、右输出端分别通过腔体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输出左、右旋圆极化信号。
进一步,所述短背射天线包括对称振子、平衡器和反射腔;对称振子平行于反射腔的底面,由设在反射腔内的平衡器支撑;对称振子的上部设有与之平行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腔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方形,并且其底部中心设有一个圆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部驻重庆地区军事代表室,未经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部驻重庆地区军事代表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5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制气工业废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数据中心供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