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件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15079.5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1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麟;王庆明;张世城;陈黎明;姚程;王峰;史小飞;王在革;孙珂;姚德国;郭鑫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北方滨海机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1/00 | 分类号: | B21D21/00;B21D37/08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邓鸣 | 
| 地址: | 25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本实用新型代替原有普通压型后折弯的方式,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内的两配重侧块,配重侧块侧壁与容纳腔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间,与所述配重侧块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所述配重侧块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固定板抵接,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活动的空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把手类工件为薄壁成型冲压件,该产品体积小,结构较复杂,成品精度要求高。加工时需要成型后再进行折弯,若采用普通模具冲压成型,完成折弯工序后,已成型翻边易出现张口现象,成品尺寸不稳定,难以满足图纸要求,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代替原有普通压型后折弯的方式,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壁件成型装置包括:下模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内的两配重侧块,配重侧块侧壁与容纳腔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间,与所述配重侧块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所述配重侧块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固定板抵接,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活动的空腔。
优选的,所述承压凹模一侧的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块。
放入工件时,工件一端与定位孔抵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下模座间设有垫板,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垫板抵接。
使用原理及过程:初始位置时,两配重侧块因自重自然贴紧承压凹模;当放入工件后,工件底部与承压凹模贴合,工件两侧将配重侧块向两侧顶开;冲压时,位于承压凹模上方的凸模向下移动,首先通过工件与承压凹模抵接,进行挤压弯折成型,挤压弯折成型过程中带动工件及承压凹模沿配重侧块向下移动,由于配重侧块底部设有圆弧形凸起部及斜面,配重侧块受压将沿底角向内转动,再次与承压凹模贴紧,使工件完成弯折成型的同时,两侧翻边压紧收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配重侧块及承压凹模,使工件弯折成型的同时实现两侧翻边的压紧收口,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工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2、固定板;3、容纳腔;4、配重侧块;5、承压凹模;6、圆弧形凸起部;7、斜面;8、空腔;9、定位块;10、垫板;11、工件;12、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北方滨海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北方滨海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50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护理用药箱
 - 下一篇:回转体零件内腔局部环形聚料的热收口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