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砖生产无尘式给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11463.8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4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段远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6 | 分类号: | B28C7/06;B08B15/04;B01D46/10;B65G45/18;B65G69/18;B65G15/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46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砖 生产 无尘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火砖生产无尘式给料系统,包括给料输送机主体以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给料输送机主体两侧,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挡风降尘机构,所述挡风降尘机构内设置有控温保持机构,所述给料输送机主体的回流面一侧设置有回转式清洁机构,本实用新型在给料输送机主体上设置挡风降尘机构,避免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扬尘,挡风降尘机构内设置有控温保持机构,对输送环境的作业温度进行控制调节,避免物料粘结在皮带面上,影响输送效率、且容易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给料输送机主体的回流面一侧设置回转式清洁机构,对给料输送机的皮带面进行回转式清灰作业,进一步的提高皮带表面的清洁度,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耐火砖生产无尘式给料系统。
背景技术
耐火砖简称火砖,是用耐火黏土或其他耐火原料烧制成的耐火材料,淡黄色或带褐色,主要用于砌冶炼炉,能耐1580℃—1770℃的高温,耐火砖广泛应用于建筑窑炉和各种热工设备的高温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是一款比较耐用结实的耐火性能砖,根据耐火砖成分的不同,其可以分为五大类,即:硅铝系耐火砖、碱性系列耐火砖、含碳耐火砖、含锆耐火砖和隔热耐火砖,耐火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各类原料按照设计比例加入到混料仓内进行混合,现有技术中,各类颗粒状原料大都采用输送机进行运输给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扬尘,影响作业环境的整洁度,影响作业环境的整洁度,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耐火砖生产无尘式给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火砖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类颗粒状原料大都采用输送机进行运输给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扬尘,影响作业环境的整洁度,影响作业环境的整洁度、且物料粘结在皮带面上,影响给料效率、且影响皮带使用寿命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火砖生产无尘式给料系统,包括给料输送机主体以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给料输送机主体两侧,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挡风降尘机构,所述挡风降尘机构内设置有控温保持机构,所述给料输送机主体的回流面一侧设置有回转式清洁机构;
所述挡风降尘机构包括:侧壁围挡、弧形盖板以及装配式连接结构,所述侧壁围挡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弧形盖板设置于侧壁围挡上、且位于给料输送机主体的皮带面上方,所述侧壁围挡以及弧形盖板之间通过装配式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所述控温保持机构包括:温度测定结构以及温度调节结构,所述温度测定结构设置于侧壁围挡内侧壁面上,所述温度调节结构设置于安装架上、且位于给料输送机主体的下方位置上;
所述回转式清洁机构包括:集灰槽、回转控制结构以及刮擦清洁结构,所述集灰槽设置于给料输送机主体的进料端一侧、且位于给料输送机主体的回流面下方,所述回转控制结构设置于集灰槽上,所述刮擦清洁结构设置于回转控制结构的一端上、且与给料输送机主体的回流面相贴合。
所述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定位螺柱、限位套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定位螺柱设置于侧壁围挡上方,所述限位套焊接于弧形盖板的两端上、且与定位螺柱相匹配,所述锁紧螺母旋接于定位螺柱上、且与限位套相贴合。
所述温度测定结构包括:安装座、温度传感器以及信号发射模块,所述安装座设置于安装架的内侧壁面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于安装座上、且位于温度传感器一侧。
所述温度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架、风机、进风除尘组件以及辅助加热组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安装架内,所述风机设置于固定架内、且出风方向指向给料输送机主体一侧,所述进风除尘组件设置于风机的进风端上,所述辅助加热组件设置于固定架上、且位于风机的排风端上。
所述进风除尘组件包括:集风罩以及过滤网,所述集风罩设置于固定架内、且一端与风机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网设置于集风罩的一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1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