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08183.1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0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田育文;方青帅;杜艳玲;王俊杰;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水 检测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取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包括测量筒,所述测量筒的底部两侧对应安装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内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与所述测量筒的底部焊接固定,上端与开设在所述测量筒上端的排气孔相通;所述进水管道与测量筒之间安装有转子流量计,远离测量筒的一端安装有针阀;所述的测量筒的上方安装有与排气孔相通的第一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的上端通过直角弯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垂直方向上的管道口处安装有漏氢传感器,与连接直角弯管的管道口相对一端的管道口处连接第二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取样技术领域,尤其为用于水-氢-氢冷却发电机氢气冷却器冷却水回水漏氢浓度检测取样,具体涉及一种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在运行中产生磁感应的涡流损失和线阻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转变为热量,使发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发热。发热机线圈的绝缘材料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绝缘强度降低,会导致发电机绝缘击穿事故的发生。合适的冷却方式能有效地带走各种损耗所产生的热能,将电机各部分的温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电机安全可靠地运行。
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流动性强,它可以大大提高发电机组的传热和散热能力,以便更好地带走发电机定,转子产生的热量,所以大容量发电机一般采用氢气作为冷却介质。
氢气由装在发电机转子两端的浆式风扇进行强制循环,并通过设置在定子机座顶部汽励两端的氢气冷却器进行冷却。由于氢气扩散快,渗透能力强的特点,极易泄漏进入冷却器冷却水中,冷却水系统漏氢气将给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危害;消耗氢气过多,造成制氢频繁,成本高;发电机系统可能着火、爆炸,造成主设备损坏以至机组停机。
而现有的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如图1所示,结构包括测量筒35以及安装在测量筒35表面呈对称设计的管道一31和管道二34以及均匀分布在测量筒35表面上的若干个安装架33,管道一31远离测量筒35的一端安装有漏氢传感器32;
原取样装置无流量调节装置,而且不锈钢筒体看不到水位,投入使用时,测量筒液位不好精确控制,漏氢探头满水浸泡后易进水损坏;
为此,需设计一种以保证设备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大的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水漏氢检测取样装置,包括测量筒以及安装在测量筒上方的上盖,在上盖的正中处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测量筒的底部两侧对应安装出水管道和进水管道,内部中间竖向安装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与所述测量筒的底部焊接固定,上端与所述上盖的排气孔相连接;所述进水管道与测量筒之间安装有转子流量计,远离测量筒的一端安装有针阀;所述的测量筒的上方安装有与排气孔相通的第一球阀,所述的第一球阀的上端通过直角弯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垂直方向上的管道口处安装有漏氢传感器,与连接直角弯管的管道口相对一端的管道口处连接第二管道,且所述第二管道不与所述三通管连接的一端为敞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管道的一端贯穿测量筒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测量筒内,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球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球阀上下两端的内部设有滤网,采用此设计,能够提高湿蒸汽汽水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漏氢传感器探头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的水平面比出水管道的水平面低,设计进水口低于出水口,确保稳定液位,并增加流量计精确控制水位。
优选的,所述管道和弯管的一端处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管道和漏氢传感器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排气孔相连通的一端为丝杆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一管道上端相连通的凸起内螺牙管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8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