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07148.8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彭枧明;张广;李博;谢迎春;孙国强;蒋执俊;刘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26 | 分类号: | E21B1/26;E21B4/14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06 | 代理人: | 王楠楠;李晓莉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三层 结构 通量 低压 信号 道侧置式 射流 元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属于硬岩钻探钻具领域,由盖板、底板和基板三层结构组成,基板上设置有四个侧置的信号道,四个信号道两两一组,两组信号道对称设置在整个射流元件纵向中心线两侧;盖板和底板的排空道贯通;喷嘴与喷射通道连通;喷嘴正下方设置有劈尖,劈尖将喷射通道出口段分隔成两个出口流道,通过增大喷嘴处过流断面积,可成倍提高通流能力,侧置信号流从底板和盖板两侧同时垂直作用在主射流,能量损失减小,可提高切换灵敏性,增强附壁稳定性,整体三层结构设置,可避免常规复杂、耗时、昂贵的加工方式,可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岩钻探钻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
背景技术
射流元件作为射流式液动冲击器的核心部件,对冲击器平稳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提高通流能力,同时降低压力损失可以适应更多不同条件下的工况环境,为射流元件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目前常用的侧置式射流元件多为两体结构,如:专利文献CN205172419U中公开了一种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由于冲击器整体尺寸限制,喷嘴面积很难增大,通流能力受到制约;同时两体式射流元件基板加工程序复杂,耗时长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通过增大喷嘴处过流断面积,成倍提高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通流能力,降低冲蚀,进而提高多种工况环境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适应能力,扩大其使用范围;三层结构设计目的在于简化其加工程序,避免常规复杂、耗时、昂贵的加工方式,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射流元件由盖板、底板和基板三层结构组成,基板设置在盖板与底板之间,基板上设置有四个信号道,四个信号道两两一组,两组信号道对称设置在整个射流元件纵向中心线两侧,且同一组中的两个信号道,一个靠近盖板侧设置,另一个靠近底板侧设置;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盖板排空道和第二盖板排空道,第一盖板排空道和第二盖板排空道呈对称布置;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底板排空道和第二底板排空道,第一底板排空道和第二底板排空道呈对称布置,第一底板排空道与第一盖板排空道位置对应且贯通连接,第二底板排空道与第二盖板排空道位置对应且贯通连接;所述射流元件上方入口位置设置有喷嘴,喷嘴与喷射通道连通;喷嘴正下方设置有劈尖,劈尖夹设于盖板和底板之间,劈尖将喷射通道出口段分隔成两个出口流道,分别为上腔输出道、下腔输出道,上腔输出道和下腔输出道设置在劈尖两侧,且关于劈尖对称。
进一步,同一组中的两个信号道之间采用增强筋连接。
进一步,所述劈尖的顶面为内凹圆弧面结构。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射流元件喷嘴处过流断面积增大,同样的冲击器尺寸下,可成倍提高射流元件通流能力,增强其适应性;
2、信号道侧置,从信号流补充的液流流量大,利于在主射流两侧形成较大压力差,从而增强附壁稳定性;
3、信号流从底板和盖板两侧同时垂直作用于主射流,可提高其切换灵敏性;
4、射流元件整体呈三层结构设置,可避免常规复杂、耗时、昂贵的加工方式,可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信号道两侧结构通过增强筋连接,承受轴向安装载荷和液流压力载荷的能力强,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案只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三层结构的高通量低压信号道侧置式射流元件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7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