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咽部填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95788.8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9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阅;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咽 填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咽部填塞装置,包括内芯和第一牵引绳。包覆于内芯上的膨胀体,膨胀体的一端延伸形成填塞部,填塞部可弯曲和/或折叠。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设置在填塞部上。内芯为具有一定的硬度材质制成,因此使得膨胀体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将膨胀体塞入鼻腔和鼻咽腔中。而在膨胀体的一端延伸形成填塞部,可以对鼻咽腔进行填塞,同时对鼻咽腔中的血液进行吸收,通过第一牵引绳可以拉动填塞部进行弯曲折叠,实现对鼻咽腔完全填塞的效果。进而,达到对鼻咽腔进行填塞、压迫的目的,实现对鼻咽腔止血的目的。在操作上简单便捷,效果上可以快速便利的塞入鼻咽腔内,并利用第一牵引绳对鼻咽进行完全填塞,进行压迫式的止血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鼻咽部填塞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在晚期鼻咽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常因肿瘤侵犯大血管引起鼻咽部的大出血,从而引发失血性休克或血液涌入下呼吸道窒息,导致循环呼吸衰竭死亡。因此,针对该类疾病的急救方法一般是采用鼻咽部填塞的方式,达到压迫血管止血的目的,达到救治的效果。
此外,在鼻咽部和颅底肿瘤切除手术后,也通常采用鼻咽部填塞的方式固定修复材料和粘膜瓣,达到保护创面、预防术后出血的目的。然而,在临床上还没有专门用于鼻咽部填塞的装置可供使用,医生往往不得不采用以下两种材料和方法作为临时替代:
一种是:采用大号的后鼻孔填塞纱布枕,通过牵引绳将纱布枕塞入或移动至鼻咽部,对鼻咽部进行填塞,达到利用纱布枕压迫、填塞鼻咽部的目的。然而,这种填塞材料需要根据患者的鼻咽部大小临时制作,且制作方法复杂,填塞操作过程繁琐,耗费时间,尤其是缺少经验的医师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填塞,在鼻咽部大出血抢救时,往往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引起病人短时间内休克或者窒息死亡。牵引线意外松脱还可能引起填塞物脱落导致气道异物梗阻。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导尿管,使用前端带气囊的导尿管经鼻腔插入患者鼻咽部,将导尿管的气囊充气使其压迫鼻咽部,然后再采用纱部等填塞物塞进鼻腔,最后将导尿管向前拉紧,在前鼻孔打结固定,利用导尿管的弹性拉力拉紧气囊,使气囊压迫填塞鼻咽部。这种填塞方式由于导尿管的气囊呈球形,与鼻咽部不能严密贴合,气囊还可能被骨片刺破,导致填塞不可靠。
此外,这两种填塞方式都是依靠向前的拉力固定填塞物(纱布枕和气囊),使得填塞压迫的部位主要是鼻咽部前段和后鼻孔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较难获得足够的压力,而临床中鼻咽部大出血出现的位置,大多数位于鼻咽的顶后壁和侧壁,特别是鼻咽部侧壁的颈内动脉,因而这两种填塞材料和方法的作用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咽部填塞装置,其要解决现有填塞材料和方法在操作上繁琐、耗费时间以及难以一次性完成,在效果上填塞作用有限、填塞不可靠,导致加重患者痛苦或者患者死亡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咽部填塞装置,包括:
内芯,包覆于所述内芯上的膨胀体,所述膨胀体的一端延伸形成填塞部,所述填塞部可弯曲和/或折叠;及
第一牵引绳,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填塞部上。
优选的,所述内芯为硬质材质的塑料棒、木棒或金属棒。
优选的,所述内芯为圆柱体结构、椭圆柱结构或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膨胀体包覆于所述内芯的另一端与所述填塞部之间为鼻腔部;所述填塞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鼻腔部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填塞部的中部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膨胀体为海绵。
优选的,所述膨胀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止血层和/或凝血层。
优选的,所述内芯另一端的膨胀体上设置有第二牵引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5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