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渣排放抑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95747.9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4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人;杨敏;商浩;李志广;李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安米诺氨基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B65G65/04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赵宝琴 |
地址: | 054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渣 排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煤渣排放抑尘装置,属于煤灰吸取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壳体和铲板。支架用于安装在输送带的架体上。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支架的顶部,壳体靠近输送带的侧面开设有吸尘口,吸尘口通过管道连通抽气机。铲板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壳体上,铲板与壳体间隔设置;铲板沿输送带传输方向设于吸尘口的后侧,铲板用于将输送带上的煤渣铲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渣排放抑尘装置通过借助铲板和吸尘口,从而能够充分的吸收输送带上煤渣表面煤灰,满足了排放标准,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灰吸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煤渣排放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煤在燃烧之后会产生煤渣,由于煤渣表面具有比较多的凹坑,而这些凹坑会存有一定的煤灰,若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煤灰在风的作用下会直接掺杂在空气中,对工厂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目前主要通过将煤渣集中堆放在密闭的仓储间内并集中处理,但是煤灰依然无法去除,这就给后续的运输等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煤渣排放抑尘装置,旨在解决煤灰无法去除,给后续的运输等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煤渣排放抑尘装置,包括:
支架,用于安装在输送带的架体上;
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壳体靠近输送带的侧面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通过管道连通抽气机;
铲板,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铲板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铲板沿输送带传输方向设于所述吸尘口的后侧,所述铲板用于将输送带上的煤渣铲起。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支架并通过螺母定位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柱插接配合的调节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螺母通过将所述连接板压紧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定位所述铲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套装在所述连接柱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铲板的两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铲板的端部粘接有防滑垫。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尘口处粘接有阻隔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渣排放抑尘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煤渣排放抑尘装置中支架安装在输送带的架体上。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支架的顶部,吸尘口开设在壳体靠近输送带的侧面。铲板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壳体上,铲板沿传输带传输方向设于吸尘口的后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输送带输送煤渣。由于煤渣与铲板具有相对运动,因此煤渣在被铲板铲起,经过铲板与壳体之间的间距,最终会再次掉落在输送带上。由于煤渣被铲起并再次撞击输送带,使得煤渣表面的煤灰脱离,吸尘口通过管道与抽气机连通,脱离的煤灰最终被吸尘口吸收。本申请中,通过借助铲板和吸尘口,从而能够充分的吸收输送带上煤渣表面煤灰,满足了排放标准,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渣排放抑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连接板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安米诺氨基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安米诺氨基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5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除湿机转子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丝封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