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90226.4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4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曹兵;王桂荣;陈功;刘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征市宏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3/20 | 分类号: | D06B3/20;D06B3/34;D06B23/02;D06B23/22;D06B23/00;D06B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织物 浸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浸渍箱,所述箱体的底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至浸渍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浸渍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水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浸渍箱、第一电机、转杆、搅拌叶、滤水板、进料箱、加料管、盖板、转轴、挤压辊、第一传动轮、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轮、加液管和加热管的配合,使浸渍装置可以通过加热和搅动浸渍液体来提高织物的浸渍效果,以此实现了浸渍装置使用效率高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浸渍装置的实用性,非常符合当前织物加工领域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浸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和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机织物是由存在交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针织物是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无纺织物是由存在连接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第三织物是由存在交叉和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织物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浸渍装置,用于对织物进行染色或者涂层,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浸渍装置在对织物进行加工的时候,其浸渍效率较低,不符合实际使用时操作时的使用需求,这里推出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具备使用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织物浸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浸渍箱,所述箱体的底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至浸渍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浸渍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水板,所述浸渍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进料箱内腔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辊,所述转轴远离轴承的一端贯穿至进料箱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箱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浸渍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液管,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所述进料箱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按钮。
优选的,所述浸渍箱底部的右侧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远离浸渍箱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底部并连通有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浸渍箱正面的顶部设置有取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浸渍箱、第一电机、转杆、搅拌叶、滤水板、进料箱、加料管、盖板、转轴、挤压辊、第一传动轮、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轮、加液管和加热管的配合,使浸渍装置可以通过加热和搅动浸渍液体来提高织物的浸渍效果,以此实现了浸渍装置使用效率高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浸渍装置的实用性,非常符合当前织物加工领域的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柱和滑轮,使浸渍装置具备自由移动的功能,便于根据使用情况而进行转移,通过设置接线盒和操作按钮,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信号指令的方式对浸渍装置进行操作,通过设置排液管和截止阀,可以定期将浸渍箱内腔的浸渍液进行排放,通过设置防护门,可以对箱体内腔的工作元件进行防护,通过设置取料口,可以随后取出浸渍箱内腔浸渍完毕后的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浸渍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征市宏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仪征市宏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0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廊外模支撑系统
- 下一篇:手机自动贴标放入取出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