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传导扬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86985.3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5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誉源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4;H04R9/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刘贻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导 扬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传导壳、设于所述传导壳一端且与传导壳接触的控音片以及由传导壳和控音片包围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有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和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传导壳以及控音片形成磁回路,且所述传导壳和控音片分别由不同厚度的电声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磁性组件、传导壳以及控音片形成磁回路,从而组成磁性系统,线圈通电后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使得磁性系统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控音片和传导壳振动,进而通过骨传导让人感应声音,而传导壳和控音片分别由不同厚度的材料制成,利用物体振动频率及声音的关系,可实现不同的高音、中音和/或低音的混合,可满足用户对不同频段声音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吵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骨传导扬声器正是基于骨传导的声音传导方式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电声转换器件,其可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通过人体组织及骨头传入耳蜗,使使用者听到声音,且由于骨传导声音清晰,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还不会损伤人们的耳膜,因此骨传导扬声器在耳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骨传导振动扬声器传输声音多为低频声音,传输声音频率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对其他不同频段声音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不同频段的声音混合呈现的骨传导扬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传导壳、设于所述传导壳一端且与传导壳接触的控音片以及由传导壳和控音片包围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收容有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和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传导壳以及控音片形成磁回路,且所述传导壳和控音片分别由不同厚度的电声材料制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导壳的厚度为0.15-0.5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音片的厚度为0.8-1.4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分设于所述线圈两侧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骨传导扬声器还包括一位于传导壳底部的传导支架,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传导支架上,所述磁性组件位于所述传导壳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导支架的厚度为0.4-0.8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导壳包括第一顶板、自第一顶板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两第一支撑板以及分别自两第一支撑板底端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一矩形槽,所述控音片对应于所述矩形槽处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传导支架贴合于两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音片呈“十”字型,包括位于所述矩形槽上方的横板以及与横板连接的竖板,所述竖板两端抵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顶板顶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横板的长度和宽度小于矩形槽的长度和宽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导支架中部设有一导柱,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导柱上以通过导柱固定于所述传导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誉源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誉源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6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粮食水分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力变送施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