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治理排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3787.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华;莫炽标;温林山;李仁;李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华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7/02;E02F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牟建鑫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沙洲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治理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排沙装置,其包括船体,安装在船体上的排沙管,安装在排沙管外侧用于搅拌泥沙的搅拌机构,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用于抽吸泥沙的吸沙泵,所述排沙管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排沙管内泥沙的清洁组件,所述排沙管外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清洁组件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排沙管外侧的收卷轮,一端连接收卷轮、另一端从排沙管远离船体的一端外侧活动穿出并连接在收卷轮上、且线身与清洁组件相固定的缆线,安装在收卷轮端部的齿轮,以及用于限制齿轮转动方向的限位件,本申请具有自动清理附着在排沙管内的泥沙,从而减轻工作人员清理排沙管的工作负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排沙装置。
背景技术
治理河道一般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搅成混浊的水状,一部分泥沙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而另一部分的泥沙,通过吸沙泵与排沙管连通将泥沙抽吸到岸上,从而完成河道泥沙清理的过程,不仅可以将河道清淤,防止泥沙阻碍河水流动,还可以将抽吸到岸上的泥沙在建筑施工上进行使用,一举两得。
目前,传统的河道治理排沙装置包括能够搅动沉积河底泥沙的搅拌机构,漂浮在水面的船体,以及用于运输泥沙的排沙管,当船体漂浮在河道中间位置时,将搅拌机构下降至河道底部,并启动搅拌组件,使得积存在河道底部的泥沙扬起,然后通过吸沙泵将泥沙吸入排沙管中,并运输至岸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缺陷存在于:在使用河道治理排沙装置过程中,污泥可能会残留附着在排沙管内壁上,如果长期不清理排沙管,可能会使得排沙管内能够输送泥沙的空间越来越小,运输效率越来越低,从而影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的排沙效果,后续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对排沙管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在排沙过程中,泥沙可能会附着在排沙管上,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清理排沙管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在排沙过程,一边排沙一边清理排沙管的河道治理排沙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排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治理排沙装置,包括船体,安装在船体上的排沙管,安装在排沙管外侧用于搅拌泥沙的搅拌机构,以及安装在船体上用于抽吸泥沙的吸沙泵,所述排沙管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清理排沙管内泥沙的清洁组件,所述排沙管外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清洁组件滑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排沙管外侧的收卷轮,一端连接收卷轮、另一端从排沙管远离船体的一端外侧活动穿出并连接在收卷轮上、且线身与清洁组件相固定的缆线,安装在收卷轮端部的齿轮,以及用于限制齿轮转动方向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吸沙泵,河道内的泥沙在吸沙泵的作用力下通过排沙管排放在船体上,其中齿轮转动可以带动收卷轮转动,缆线带动清洁组件可以在排沙管内壁内沿预定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清洁附着在排刷管内部的泥沙的效果,通过此方案,可以得到一种能够自动清理排沙管内壁,从而减轻工作人员清洁排沙管的工作负担的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
可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多个均匀安装在排沙管内部且与排沙管内壁滑动连接的圆形环,固定在圆形环外侧与排沙管内壁相接触的清洁刷,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圆形环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圆形环,圆形环可以带动清洁刷在排沙管内壁上清洁附着在排沙管上的泥沙,而连接杆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多个圆形环聚集在一起,从而降低清洁刷清洁效率的情况出现,还可以推动一个圆形环,即可带动所有圆形环在排沙管内壁上滑动。
可选的,所述排沙管靠近收卷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旋转齿轮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把手,可以带动齿轮与收卷轮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圆形环在排沙管内壁滑动,进而达到清洁排沙管内壁的泥沙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华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华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3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