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1901.7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龙;王华;李秀丽;方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7/00 | 分类号: | F28D17/00;F28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韩璐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通道 热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包括外壳,隔板将外壳分割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风管,第二空腔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水管,风管和水管的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传温块,传温块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温板;通过对风管、进风口、出风口、传温块和导温板的设置,使其温度保持更加持久,通过对风管、传温块、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加热或冷却之后的风管的温度,通过传温块传给水管,对从进水口注入的水进行加热或降温,反之也可以对水管加入热水或冷水,再通过传温块对风管进行加热或降温,通过多个传温块进行传温,使其热交换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能从热流体间接或直接传向冷流体的过程。微通道换热器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多个领域,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不尽相同。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场合越多,但是市面上部分的微通道热交换装置作用比较单一,只能加热或降温,而且在流动过程中温度流失过高,热交换效率较低,不具有缓震功能等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部分热交换装置作用比较单一,只能加热或降温,而且在流动过程中温度流失过高,热交换效率较低,不具有缓震功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外壳分割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风管,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水管,所述风管和水管的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传温块,所述传温块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温板,所述风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出风口,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水口。
其中,该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便于加水,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风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水口。
其中,该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便于注入热风或冷风,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进风口。
其中,该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防止对内部造成损伤,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传温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缓震弹簧。
其中,该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使其便于固定而且固定更加牢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母。
其中,该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延长可使用年限,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不锈钢的材质为不锈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风管、进风口、出风口、传温块和导温板的设置,首先将冷风或热风从进风口处充进去,对风管进行加热或冷却,风管外壁的温度通过传温块传递到导温板上,对整段风管进行加热或冷却,最后冷风或热风通过出风口送出,使其温度保持更加持久。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风管、传温块、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加热或冷却之后的风管的温度,通过传温块传给水管,对从进水口注入的水进行加热或降温,在通过出水口放出,反之也可以对水管加入热水或冷水,对水管进行降温或加热,再通过传温块对风管进行加热或降温,从而吹出热风或冷风,通过多个传温块进行传温,使其热交换效率更高,通过对缓震弹簧的设置,使其缓震效果更好,通过对固定块和螺母的设置,使其固定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1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