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1306.3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8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柴小琴;万飞;潘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嘉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5/00;E01C11/22;E03F5/046;E03F5/14;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透水 构件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透水板块和路肩,所述第一透水板块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板块,所述第二透水板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且第一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水流管道,并且水流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路肩设置于第一透水板块的边侧。该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设置路肩,能够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过滤,避免对雨水进行二次处理,大大降低了水循环利用的成本,能够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对装置进行调节,避免在水流量较大时水在路面堆积,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便于对水管进行密封设置,避免水资源在地下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此本案设计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
现有的市面上的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大多不能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过滤,需要对雨水进行二次处理之后才能利用,增加了水循环利用的加工成本,一般不能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对装置进行调节,在水流量较大时,容易导致水在路面堆积,不便于使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大多不便于对水管进行密封设置,容易导致水在地下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能够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过滤,避免对雨水进行二次处理,大大降低了水循环利用的成本,能够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对装置进行调节,避免在水流量较大时水在路面堆积,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便于对水管进行密封设置,避免水资源在地下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市面上的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大多不能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过滤,需要对雨水进行二次处理之后才能利用,增加了水循环利用的加工成本,一般不能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对装置进行调节,在水流量较大时,容易导致水在路面堆积,不便于使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大多不便于对水管进行密封设置,容易导致水在地下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透水板块和路肩,所述第一透水板块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板块,所述第二透水板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且第一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水流管道,并且水流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路肩设置于第一透水板块的边侧,所述第一透水板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内部设置有空槽,且空槽的边侧设置有螺丝,所述过滤板的边侧设置有齿轮,且齿轮的边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固定有滑动板,且滑动板的端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水流管道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池,且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与水流管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边侧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且第一活动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且第二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板块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二透水板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第一透水板块与第二透水板块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一透水板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过滤板通过螺丝与路肩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齿轮通过齿条与滑动板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滑动板通过滑槽与过滤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活动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活动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把手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嘉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嘉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1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拆装冲头的模具
- 下一篇:330kV高压并联电抗器补偿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