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1197.5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张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灿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2 | 分类号: | G01S13/02;G01S7/36;G01S7/40;H04B1/40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8 微波 雷达 感应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包括微波雷达系统,所述微波雷达系统包括供电系统、MCU系统、中频放大系统、射频系统与抗干扰系统,所述供电系统连接MCU系统、中频放大系统、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一端连接中频放大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另一端连接信号抗干扰系统,所述中频放大系统连接MCU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采用单频点振荡结构,开发了测试频率和相对功率的设备,可以进行单片雷达电性能测试,精确度很高,混频器采用肖特基混频,混频器的工作带宽大于200Mhz,混频器的电性能一致性很高,测试设备同时测试了射频部分的阻抗,保证元件组装正确,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传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
背景技术
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是一种进行微波雷达信号传输的支撑设备,无论 3G微波雷达还是5.8G雷达,都是通过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的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高频信号碰到物体后会产生反射,反射回波被天线接收,当反射物体与雷达之间有相对移动,根据波的特性,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当反射回波频率与本振频率之间有频差时,会被混频器检出,产生中频电压信号,中频电压信号的频率即为回波与本振频率的差值,而幅度与回波能量相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3G电路是自混频结构,振荡器与混频器复用一个晶体管,晶体管中的混频器增益无法找到明确的增益最优值,导致批量差异以及物体移动时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相互干扰特性差异巨大,3G频谱的宽度非常大,这使得的多个3G模块使用时,环境内的频率噪声增多,波与波之间导致相互抵消,有效信号明显衰减,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采用单频点振荡结构,开发了测试频率和相对功率的设备,可以进行单片雷达电性能测试,精确度很高,混频器采用肖特基混频,混频器的工作带宽大于200Mhz,混频器的电性能一致性很高,测试设备同时测试了射频部分的阻抗,保证元件组装正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5.8G微波雷达感应传感器,包括微波雷达系统,所述微波雷达系统包括供电系统、MCU系统、中频放大系统、射频系统与抗干扰系统,所述供电系统连接MCU系统、中频放大系统、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一端连接中频放大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另一端连接信号抗干扰系统,所述中频放大系统连接MCU系统。
优选的,所述供电系统给MCU系统、中频放大系统、射频系统提供电源,所述MCU系统与中频放大系统之间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中频放大系统与射频系统之间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射频系统内部设置有振荡器模块,混频器模块,天线模块以及滤波电路模块,所述振荡器模块与混频器模块、天线模块之间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混频器模块与天线模块之间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频放大系统采用了双运放结构,内部设置有一号运放模块、陷波器模块、二号运放模块、信号输入模块与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连接有一号运放模块,所述一号运放模块连接有陷波器模块,所述陷波器模块连接有二号运放模块,所述二号运放模块连接有信号输出模块。
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一号运放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一号运放模块的输出端与陷波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陷波器模块的输出端与二号运放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二号运放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MCU系统内部设置有光传感模块、信号采样模块与MCU 模块,所述光传感模块连接有信号采样模块,所述信号采样模块连接有MCU 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灿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灿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1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研磨设备
- 下一篇:可调式头部固定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