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温室番茄栽培S型落蔓法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71910.8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0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12 | 分类号: | A01G9/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温室 番茄 栽培 型落蔓法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温室番茄栽培S型落蔓法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滑动连接有锁紧卡框,所述锁紧卡框为倒U型结构,所述锁紧卡框下方穿设有螺栓组件。番茄植株在落蔓移动挂钩时,可从一个栽培槽的尾部绕着支架挂到另外一个栽培槽的尾部,两个栽培槽之间的距离较大,钩子移动的距离也比较大,可以保证番茄植株直立的同时番茄秧不会掉落在地上,支架起到了侧面支撑的作用,确保番茄植株在各个伸缩挂杆之间绕行穿过,实现S型落蔓支撑,避免番茄植株落到地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温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智能温室番茄栽培S型落蔓法支架。
背景技术
在智能温室的番茄栽培中,通常通过挂钩和绳子将番茄茎蔓吊在栽培槽上方的钢丝上,一个栽培槽上方有平行的两条钢丝,栽培槽的左右两边都可以挂番茄植株。一个生产季番茄植株生长量可达10米以上,而温室的空间不足以支撑番茄的直立生长,因此在番茄生长到一定高度时需要将番茄植株进行落蔓,即将挂番茄的绳子向下落一定的距离,然后将连接绳子的挂钩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既保正番茄茎蔓顺着绳子上端保持直立的形状,又保证番茄茎蔓不会落在地上。但是栽培槽的长度是一定的,不能无限制的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挂钩,一般情况下,智能温室采用回型落蔓法,既将栽培槽尾端的挂钩从栽培槽上方一边钢丝绳上移动到另外一边钢丝绳上。
但目前有的温室栽培槽尾端离周墙距离较近,而回型落蔓法钩子移动距离较小,因此会导致番茄植株落到地面的情况,同时支架的支撑宽度大都是固定的,调节不便,较为不实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温室番茄栽培S型落蔓法支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智能温室番茄栽培S型落蔓法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滑动连接有锁紧卡框,所述锁紧卡框为倒U型结构,所述锁紧卡框下方穿设有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
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锁紧卡框均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的锁紧卡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人字型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下方固定连接有伸缩挂杆,所述伸缩挂杆有四根,所述伸缩挂杆为U型结构。
所述伸缩挂杆包括第一挂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挂杆一侧的第二滑杆、开设于所述第一挂杆和所述第二挂杆内部的导向孔、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部的限位滑盘和设置在所述限位滑盘之间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限位滑盘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滑盘与所述第一挂杆以及所述第二挂杆均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内部均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导向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板。
所述滑板上均匀开设有卡紧孔,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位于所述导向限位槽内壁上均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内部设置有卡珠,所述卡珠与所述支撑孔之间卡压有压簧,所述滑板与所述导向限位槽通过所述卡珠与所述卡紧孔配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番茄植株在落蔓移动挂钩时,可从一个栽培槽的尾部绕着支架挂到另外一个栽培槽的尾部,两个栽培槽之间的距离较大,钩子移动的距离也比较大,可以保证番茄植株直立的同时番茄秧不会掉落在地上,支架起到了侧面支撑的作用,确保番茄植株在各个伸缩挂杆之间绕行穿过,实现S型落蔓支撑,避免番茄植株落到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1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巨型工程轮胎胎面自动拾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岩土热响应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