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线性控制的预驱动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68811.4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3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方鹏程;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特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7/28 | 分类号: | H02P7/28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园西路以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线性 控制 驱动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容线性控制的预驱动控制器,包括SD端相互连接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HO端连接有第一MOSFET管,LO端连接有第二MOSFET管,第二驱动器的HO端连接有第三MOSFET管,LO端连接有第四MOSFET管,第一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之间连接有电机,并且所述第一MOSFET管和第二MOSFET管、第三MOSFET管和第四MOSFET管分别连接在电机的两端,其中第一MOSFET管和第二MOSFET管、第三MOSFET管和第四MOSFET管构成H桥驱动对电机进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的HIN端与第二驱动器的HIN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LIN端与第二驱动器的LIN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SD端与第二驱动器的SD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驱动器的SD端连接有DSP处理器。本实用新型控制精确、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线性控制的预驱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一般都采用直流控制,直流控制电机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永磁、他励和自励3类,其中自励又分为并励、串励和复励3种。当直流电源通过电刷向电枢绕组供电时,电枢表面的N极下导体可以流过相同方向的电流,根据左手定则导体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电枢表面S极下部分导体也流过相同方向的电流,同样根据左手定则导体也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作用。
目前直流电机均采用控制芯片通过算法进行控制,但是,由于直流电机控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控制方法功能明显不足,目前市场上也广泛应用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出现,这样基于数字化的数字信号控制处理才能实现更加复杂的电机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线性控制的预驱动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 IRF530为驱动芯片,IR2110为驱动控制芯片对直流电机进行了H桥驱动控制设计,由DSP产生PWM波,经过逻辑电路输入到IR2110,从而控制IRF530的通断,调节PWM波的占空比即可控制电机的转速。本实用新型控制直流电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线性控制的预驱动控制器包括SD端相互连接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HO端连接有第一MOSFET管,LO端连接有第二MOSFET管,第二驱动器的HO端连接有第三MOSFET管,LO端连接有第四MOSFET管,第一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之间连接有电机,并且所述第一MOSFET管和第二MOSFET管、第三MOSFET管和第四MOSFET管分别连接在电机的两端,其中第一MOSFET管和第二MOSFET管、第三MOSFET管和第四MOSFET 管构成H桥驱动对电机进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的HIN端与第二驱动器的HIN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LIN端与第二驱动器的LIN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SD端与第二驱动器的SD 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驱动器的SD端连接有DSP处理器,DSP处理器连接有光耦合反相器,所述光耦合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两路电门连接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的LIN端和HIN 端的连接线上。所述第一驱动器与第一MOSFET管和第二MOSFET管之间并联有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驱动器与第三MOSFET管和第四MOSFET管之间并联有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进一步,所述光耦合反相器的输出端通过串联G1、G3和G5电门与LIN端连接线连接,所述光耦合反相器另一路通过GPI08接口串联有G7、G4和G6电门与HIN端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均采用IR2110型驱动器。
进一步,所述DSP处理器上设有PWMA引脚,PWMA引脚与串联G1、G3和G5电门的连接线连接。所述PWMA引脚与光耦合反相器之间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的电阻值为180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特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芯特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8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药颗粒速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灯用散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