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电式自供电磁流变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65862.1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7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迎庆;蒋成;徐赵东;杨杨;谢文翰;陈刚;查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15/067;H01L41/113;H02J7/32;H02N2/18;H03K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自供 电磁 流变 减震 装置 | ||
1.一种压电式自供电磁流变减震装置,用于针对目标结构对象实现减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缸体(1)、承载件(2)、震动传导杆(3)、导线线圈(4)、副缸体(5)、压板(6)、电流控制器(7)、蓄电装置(8)、位移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压电发电装置(9);
其中,震动传导杆(3)的中心线呈直线,震动传导杆(3)上由其中一端至另外一端依次定义为第一传导杆(3-1)、第二传导杆(3-2)、第三传导杆(3-3);震动传导杆(3)上第一传导杆(3-1)所接端部对接承载件(2),承载件(2)用于与目标结构对象相接触;位移传感器设置于目标结构对象上,由位移传感器检测目标结构对象的震动位移;主缸体(1)的中心线呈直线,主缸体(1)两端的端面中心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并定义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传导杆(3-1)的外径相适应,第二通孔的内径与第三传导杆(3-3)的外径相适应,震动传导杆(3)上第一传导杆(3-1)穿入第一通孔,且第一传导杆(3-1)端部所连承载件(2)位于主缸体(1)的外部,震动传导杆(3)上第三传导杆(3-3)穿入第二通孔,且震动传导杆(3)上第三传导杆(3-3)所接端部位于主缸体(1)的外部,第二传导杆(3-2)位于主缸体(1)中,导线线圈(4)套设于第二传导杆(3-2)上,震动传导杆(3)的中心线与主缸体(1)的中心线相共线,震动传导杆(3)沿其中心线在主缸体(1)两端面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来回移动,且第二传导杆(3-2)始终位于主缸体(1)内部,主缸体(1)内部注有磁流变液(10);
副缸体(5)其中一端外表面与主缸体(1)上第二通孔所设端的外表面相对接,副缸体(5)该端面上对应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并定义为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等,且震动传导杆(3)上第三传导杆(3-3)所接端部由第三通孔穿入副缸体(5)内部;压板(6)置于副缸体(5)内部,震动传导杆(3)上第三传导杆(3-3)所接端部对接压板(6)的其中一表面,且压板(6)的另一面与副缸体(5)上第三通孔所设面相对的另一面平行;
各个压电发电装置(9)的结构彼此相同,各压电发电装置(9)分别均为受压直线位移运动发电装置,各压电发电装置(9)上的受压端分别对接压板(6)上背向震动传导杆(3)的表面,各压电发电装置(9)上的基座端分别对接副缸体(5)上第三通孔所设面相对的另一面,且各压电发电装置(9)的直线位移方向彼此平行,以及各压电发电装置(9)的直线位移方向所在直线与震动传导杆(3)中心线相平行;电流控制器(7)和蓄电装置(8)固定设置于副缸体(5)内,电流控制器(7)的电源输入端对接蓄电装置(8)的供电输出端;电流控制器(7)应用导线穿出副缸体(5)对接位移传感器,由电流控制器(7)接收来自位移传感器所检测的目标结构对象震动位移;各压电发电装置(9)的发电线路依次串联、并对接蓄电装置(8)的输入端;电流控制器(7)的电流输出端应用导线穿入主缸体(1)对接导线线圈(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58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金属版托紧版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脆鳞裹粉制备用的搅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