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57091.1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4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石萍;施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立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4/46 | 分类号: | A01G24/46;A01G9/02;A01G24/60;A01G24/20;A01G24/10;A01G25/02;C02F1/28;C01B32/00;C05G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炳楠;吕少楠 |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持续 人造 土壤 生态系统 | ||
1.一种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含有前处理系统和人造土壤系统;
所述人造土壤系统包括布水管、导气管和主排水管,以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种植土层、粗砂层、保水层、换气层、填料层和承托层;
所述布水管设置在种植土层的上方;
所述前处理系统和人造土壤系统连接,其用于去除进入所述人造土壤系统的污水中的杂质,同时还为所述布水管提供水源;
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换气层连接;
所述主排水管与承托层连接,用于将蓄积在所述人造土壤系统内的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混凝沉淀池和/或复合水解池,所述前处理系统与布水管通过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的管体上设置孔洞,以使由所述前处理系统排出的污水以滴灌方式流入所述人造土壤系统内;所述布水管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粗砂层、保水层、换气层、填料层和承托层的厚度比为10-20:15-30:10-20:30-50: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层的侧面设置至少两个通气孔,每个通气孔分别连接一根导气管;
其中,所述通气孔中,至少一个通气孔作为气体流入孔,至少一个通气孔作为气体流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包括土壤、以及种植在土壤中的耐盐和/或耐高浓度营养的植物;
所述保水层的材质为岩棉材料;
所述换气层为带孔的聚氯乙烯支撑层;
所述填料层含有多孔碳材料;
所述承托层由砾石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材料为农业栽培用岩棉材料;所述PVC支撑层中孔的孔直径为1-3cm;
所述填料层由多孔碳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具有坡度,所述坡度随着距离主排水管的距离由远及近而逐渐变缓,所述距离意指承托层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土壤系统还包括导流盲管,所述导流盲管设置在所述承托层内;
所述主排水管具有两个出口,第一出口连接至出水容器,第二出口通过回流管返回所述人造土壤系统;
所述承托层的下方设置防水结构部,避免地下水或海水倒灌,破坏系统的稳定;
所述人造土壤系统还包括微生物膜层,所述微生物膜层覆盖和/或穿插在所述人造土壤系统内的各层中;
所述人造土壤系统还包括池体,所述种植土层、粗砂层、保水层、换气层、填料层和承托层自上而下排布在所述池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持续人造土壤生态系统还包括培养系统和/或多孔碳材料制备系统,所述培养系统所需的水的来源包括人造土壤系统的出水和/或多孔碳材料制备系统采出的有机肥营养液;
所述多孔碳材料制备系统与人造土壤系统和/或前处理系统连接,人造土壤系统和/或前处理系统产生的生物质进入多孔碳材料制备系统中,经多孔碳材料制备系统生成多孔碳材料和有机肥,所述多孔碳材料和有机肥循环进入所述人造土壤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立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立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70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