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55914.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4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唐辉;刘志平;吴鲲;刘晓辉;杨振宇;谭颖;曹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41 | 分类号: | B63G8/41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装置 水下 脱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包括舱体、液压回路以及至少一阀门;其中:液压回路包括进水口与回水口,进水口设于舱体外,且进水口与回水口之间设有固定于舱体外的液压缸,液压缸用于在舱体外的液压驱动下顶推外部结构,以驱离水下脱险舱;阀门设于液压回路上,阀门用于打开液压回路,以驱动液压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利用深水压力驱动,无需复杂的液压及电控系统,直接利用深水压力,采用纯机械控制,系统复杂度低,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维护简单容易、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
背景技术
水下应急脱险舱是潜艇或载人潜水器的重要救生装备,主要用于潜艇或载人潜水器主体在水下发生重大故障或沉没等情况时内部人员的应急脱险。
水下应急脱险舱平时是固定并锁紧在潜艇或载人潜水器上的。在发生应急情况需要脱险时,潜艇或载人潜水器内部人员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应急脱险舱内,并关闭应急脱险舱的舱门。脱险人员在脱险舱内操作相应的机构,使脱险舱与主体解脱,然后通过顶推装置使脱险舱脱离主体,并使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然后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
脱险舱的顶推机构一般是采用液压油缸,利用压力油驱动液压油缸运动,从而将脱险舱推离本体。作为脱险舱重要部件的顶推装置,为了保证在本体动力失效后,脱险舱能够顺利脱离,通常都会为顶推装置配备独立的液压动力源。这不仅增加了脱险舱的负载,可能还会因为长期疏于维护保养,导致独立的液压动力源出现故障或无法使用,大大降低脱险舱的可靠性,导致关键时刻脱险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该水下脱险舱可直接利用潜艇或潜水器在故障或失事时外部的高压海水作为动力源,驱动顶推装置液缸动作,将水下脱险舱推离潜艇或潜水器本体,实现人员快速脱险的目的,避免了液压动力源无法正常使用导致脱险失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具有顶推装置的水下脱险舱,包括舱体、液压回路以及至少一阀门;其中:
液压回路包括进水口与回水口,进水口设于舱体外,且进水口与回水口之间设有固定于舱体外的液压缸,液压缸用于在舱体外的液压驱动下顶推外部结构,以驱离水下脱险舱;
阀门设于液压回路上,阀门用于打开液压回路,以驱动液压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液压缸包括液压缸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液压缸缸体的内腔被活塞分隔成无杆腔和有杆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无杆腔与进水口连通,阀门包括至少一个进水截止阀,进水截止阀位于进水口与无杆腔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进水截止阀打开前,无杆腔内处于常压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水口位于舱体上,且液压回路还包括设于所述舱体上的液压缸入水口,液压缸入水口与无杆腔相连;进水口和液压缸入水口在舱内对应位置上均连接有一个进水截止阀,且两个进水截止阀之间通过管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液压回路还包括设于舱体上的液压缸回水口,液压缸回水口与有杆腔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液压缸回水口舱内对应位置上连接有一个回水截止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活塞杆连接一推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液压回路包括多个并联的液压缸,且多个所述液压缸均与推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5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暖瓶嘴的自动脱模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机械用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