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55432.1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5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姜飞;汤子仟;冷鹏;陈群;孙西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瀚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317/42 | 分类号: | C07D317/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宋佳 |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乙烯 去除 游离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包括脱酸釜、离心泵、第一压滤机和氨气再生釜,所述脱酸釜通过第五开关阀和第六开关阀与氨气储罐相连,所述离心泵通过第一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压滤机与第二压滤机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压滤机通过第三开关阀与所述离心泵相连,所述第二压滤机通过第二开关阀与所述离心泵相连,所述氨气再生釜通过第五开关阀、第六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相连;本实用新型整个过程无废弃物产生,氨气循环利用,物料消耗小,操作简单,经济环保,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降低了三废的处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具体的涉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能够改善电极上形成的SEI膜的性能、提高电解液高低温性能、提高电解液电导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氟代碳酸乙烯酯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可在较低的还原电位下还原,使负极表面形成结构紧密并且阻力较小的SEI膜,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低温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目前由于制备工艺以及氟代碳酸乙烯酯分解等原因,氟代碳酸乙烯酯粗品中含有1000ppm以上的氟化氢等,氟化氢的存在会消耗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效率等性能明显下降,破坏SEI膜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常规的精馏、结晶等手段很难将氟化氢含量降低至100ppm以下,而树脂吸附等氟化氢脱除工艺成本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可以在常温下将氟代碳酸乙烯酯中的氟化氢脱除至50ppm以下,降低后续精制工段的能耗,所用物料循环利用,副产氟化钙可产生经济效益,不产生多余废弃物,能耗低,经济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包括,
脱酸釜,所述脱酸釜通过第五开关阀和第六开关阀与氨气储罐相连;
离心泵,所述离心泵通过第一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的底部相连;
第一压滤机,所述第一压滤机与第二压滤机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压滤机通过第三开关阀与所述离心泵相连,所述第二压滤机通过第二开关阀与所述离心泵相连;
氨气再生釜,所述氨气再生釜通过第五开关阀、第六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相连;
液相管路,所述液相管路通过第六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相连,所述液相管路依次由所述脱酸釜、所述离心泵、所述第一压滤机和所述第二压滤机之间形成的回路构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脱酸釜上设置有电机,所述脱酸釜内设置有搅拌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氨气再生釜上设置有搅拌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氨气再生釜底部设置有固体排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氨气再生釜顶部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氨气再生釜中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压滤机与所述第二压滤机的底部均设有固渣排放口,所述固渣排放口与所述氨气再生釜相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氨气再生釜顶部还设置有氨气排放口,所述氨气排放口通过所述第五开关阀与所述脱酸釜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氟代碳酸乙烯酯去除游离酸的生产装置在常温下利用氨气与氟化氢生成氟化铵固体析出后滤除,氟化铵与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共热后产生氨气与氟化钙,氟化钙可作为副产物产生经济效益,氨气重新进入脱酸釜反应。整个过程无废弃物产生,氨气循环利用,物料消耗小,操作简单,经济环保,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降低了三废的处理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瀚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瀚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5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