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应用电路及电子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945377.8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8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詹小青;何旭斌;赵志成;严心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博钺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2H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刘光明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应用 电路 电子产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应用电路及电子产品,其中电子元件包括第一可焊端、第二可焊端、第三可焊端、过流保护结构以及静电保护结构,所述过流保护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可焊端和第二可焊端之间,所述静电保护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二可焊端和第三可焊端之间,静电由所述第一可焊端流入时,所述静电保护结构由断开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静电经由所述过流保护结构、第二可焊端和静电保护结构流至所述第三可焊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能够避免在电子产品内同时设置独立的静电保护元件和过流保护元件,从而可以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应用电路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路的不断发展,小型化是电子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现有技术中对电路进行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的通常是独立的元件,分别需要占用电子产品内的空间进行排布,无法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的电子元件,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能够避免在电子产品内同时设置独立的静电保护元件和过流保护元件,从而可以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电路,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能够避免在电子产品内同时设置独立的静电保护元件和过流保护元件,从而可以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能够避免在电子产品内同时设置独立的静电保护元件和过流保护元件,从而可以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的电子元件,包括第一可焊端、第二可焊端、第三可焊端、过流保护结构以及静电保护结构,所述过流保护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可焊端和第二可焊端之间,所述静电保护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二可焊端和第三可焊端之间,静电由所述第一可焊端流入时,所述静电保护结构由断开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静电经由所述过流保护结构、第二可焊端和静电保护结构流至所述第三可焊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件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不需要在电子产品内设置分别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的元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较佳地,所述过流保护结构为保险丝。
较佳地,所述静电保护结构为高分子间隙放电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可焊端与所述第二可焊端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可焊端与所述第二可焊端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可焊端和第三可焊端位于所述第二可焊端的同一侧。
较佳地,所述电子元件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第一可焊端和第三可焊端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可焊端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另一端,所述过流保护结构和静电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内腔。
较佳地,所述第一可焊端、第二可焊端及第三可焊端分别盖设在所述绝缘体的对应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可焊端朝向所述内腔的一侧的一位置连接有设于所述内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可焊端朝向所述内腔的一侧的一位置连接有设于所述内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静电保护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电路,包括如前所述的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电路能够同时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进而不需要在电子产品内设置分别提供静电保护和过流保护的元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电子产品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博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博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5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