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44310.2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9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霍小梅;张兵兵;孟博;宋强;任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天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B08B1/00;B08B1/04;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防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块。该建筑物防雷装置,通过当楼顶处有强风的时候,为了保障避雷针受到风的时候,避雷针的背风面能够有阻挡,进而使得抗风板跟随风力通过转动环在避雷针的表面进行转动,进而抗风板的后侧跟随风力在凹槽的内部进行滑动,这样的方式保障了抗风板分担避雷针部分承风力,进而保障了避雷针的抗风性,进而提高了避雷针使用的寿命,进而增加了避雷针根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避雷针具有不容易脱落的坚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对于现在的高楼建筑都需要避雷针,进而防止被雷击,但是现有的大部分避雷针在高处时由于承受风力较大,且避雷针的根部都是通过水泥浇灌固定,这样的方式导致避雷针根部没有辅助抗风装置,进而需要避雷针承受所有的风力,进而导致避雷针长期抗风与水泥浇灌柱产生缝隙,进而导致避雷针不稳定,进而导致避雷针发生脱落,进而避雷针由于没能及时检测而起不到避雷的作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具备保障了抗风板分担避雷针部分承风力,进而保障了避雷针的抗风性,进而提高了避雷针使用的寿命,进而增加了避雷针根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避雷针具有不容易脱落的坚固性等优点,解决了避雷针根部没有辅助抗风装置,进而需要避雷针承受所有的风力,进而导致避雷针长期抗风与水泥浇灌柱产生缝隙,进而导致避雷针不稳定,进而导致避雷针发生脱落,进而避雷针由于没能及时检测而起不到避雷的作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抗风板,所述抗风板的后侧滑动连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抗风板的前侧与避雷针的后侧相接触,所述抗风板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表面在转动槽的内部滚动连接,所述抗风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理块,所述清理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棉,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开设有出槽,所述出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形状为圆台形。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下侧在固定座的上侧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壳和清理块的形状均为弧形,所述防护壳和清理块的弧度与转动槽的弧度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清理棉的形状为矩形弧面状,所述清理块和清理棉的下侧在转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槽贯穿固定座和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下侧,所述辅助板的上表面与转动槽的底面在同一平行面。
优选的,所述抗风板的后左侧同样设置有防护壳、清理块和清理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防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天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天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44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表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四爪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