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式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39733.5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70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岩鹏;郑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岩鹏;郑扬 |
主分类号: | H01M50/105 | 分类号: | H01M50/105;H01M50/109;H01M50/121;H01M50/186;H01M50/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式二次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置于电池壳体的电池芯和极耳,其中电池壳体包括上下相扣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由极耳连接电池芯与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外壳和电池芯之间设置有封装膜;其中所述的封装膜内封装有电池芯;所述的极耳一端连接电池壳体盖板,并穿过封装膜,另一端与电池芯连接。其中极耳与封装膜相接触的部分采用封边密封,并涂覆有密封胶。本实用新型的扣式二次电池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现有扣式电池的成品率,降低了生产工艺需求,方便大规模生产,同时还降低电池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漏液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式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小型扣式二次电池的应用日益广泛。该电池的优点在于体积小,可多次充放电。作为可穿戴设备使用电池,小型聚合物电池既要防止内部电解液向外部渗出,又要防止外部水汽侵入电芯内部,同时其高安全性也日益受到行业重视。
现有的小型聚合物扣式电池,主要采用叠层结构和缠绕结构两种模式填充正极,负极和隔膜。但是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液问题,导致产品的成品率较低。渗漏的电解液会对扣式电池的壳体产生腐蚀作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现有的二次小型扣式电池具有封装难度大,工艺控制困难,精度高的问题漏液比例大。高达30%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小型扣式二次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于电池壳体的电池芯和极耳,其中电池壳体包括上下相扣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由极耳连接电池芯与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外壳和电池芯之间设置有封装膜;
其中所述的封装膜内封装有电池芯;
极耳一端连接电池壳体盖板,并穿过封装膜,另一端与电池芯连接。
可选地,封装膜为袋状结构。
可选地,袋状结构包括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筒体结构,和与筒体开放端相配合的筒盖结构。
可选地,袋状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两端均开放的筒体结构,和两个分别与筒体结构开放端相配合的筒盖结构。
可选地,封装膜的袋状结构中的筒盖结构和筒体结构开放端之间均以扣合的方式连接,优选地,筒体结构开放端扣在筒盖结构内;和/或,
筒盖结构和筒体结构开放端的接触位置均涂覆密封胶。
可选地,封装膜的厚度小于等于180微米。
可选地,极耳为薄片结构,设置为两个;两个极耳分别一端与电池芯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封装膜引出,与电池壳体的上盖板或下盖板相连接;
极耳从封装膜内引出的位置,为所述封装膜的筒体结构与筒盖结构的接触连接处。
可选地,极耳从封装膜内引出的位置采用封边密封,在极耳与封装膜相接触的部分,用密封胶粘接。
可选地,电池芯包括隔离层、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池芯为层片状铺层的叠层结构或者为卷曲缠绕铺层的缠绕结构。
可选地,两个极耳在电池中的夹角在45度至315度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岩鹏;郑扬,未经冯岩鹏;郑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397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膜透析置管术前体表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口罩耳带焊接装置